第39章這樣算來,還是有收穫的(第1/3頁)
章節報錯
加上冉興讓和成國公朱純臣,一共有八位勳貴受誅。
考慮到冉興讓去的是萬曆的女兒壽寧公主,皇室肯定不能一起被誅連,所以將壽寧公主改成貶為庶人。
崇禎也算仁至義盡,雖說貶為了庶人,卻讓人給了壽寧公主一萬兩銀子,如果不大手大腳,夠花一輩子了。
十二月二十三日,乾清宮。
王承恩將這些勳貴查抄出來的所有賬目的匯總呈遞給崇禎。
泰寧侯陳延祚,現銀60萬兩,田產7000畝,有兩處鐵礦。
西寧侯宋裕德,現銀60萬兩,田產7000畝。
陽武侯薛濂,現銀70萬兩,田產6000畝。
武安侯鄭之俊,現銀50萬兩,田產8000畝。
定西侯蔣秉忠,現銀40萬兩,田產8000畝。
懷寧侯孫維藩,現銀38萬兩,8000畝,兩處煤礦。
一共318萬兩現銀!
再加上冉興讓的20萬兩,一共是338萬兩。
至少22億元起!
大明除掉遼東,其他邊鎮,一年的軍費也就這麼多而已。
這些勳貴可是真的有錢啊!
至於田產,崇禎也已經想好了處理方法了。
順天府不是遭災了麼?
而勳貴的田產主要都在順天府一帶,保定那邊也有分佈,那就把查抄的田產,便宜價賣出去。
一可以穩定人心,二可以疏散土地,防止土地過度集中。
為什麼不直接送?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如果你直接送,這些田肯定不夠分的,那些沒有免費領到土地的老百姓,必然會有怨言了。
要是被有心人一傳,無疑是在給自己找麻煩。
但是受災的老百姓手裡肯定是很難拿出錢來買田的,那怎麼辦?
也有辦法!
每畝田賣1兩銀子,可以分10年來換,你每一年只需要換100文錢就可以,這該還得起吧?
據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記載,明朝北方的一畝田,一年大約產3石糧食,南方產得稍微多一些,可以到4石,甚至在廣東一帶能到5石。
不過北京這邊就3石差不多了。
按照北京城正常的糧價0.8兩每石來算,農民一年產3石(360斤),按照每家4畝田來算。
一年收成12石(1440斤),一個普通人家按照6口人算,平均一個人每天進食0.6斤(古代吃糧食的量肯定沒法和後世想比),一年吃1296斤糧食。
還剩144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