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歸生氣,但穿越者崇禎不是無腦憤青。

政治講究的是絕對的理性,而不是那群東林黨天天吹噓的狗屁骨氣!

你東林黨一個個天天吹噓骨氣,也出現了“頭皮太癢”不是?

更何況,骨氣如果能救國,能讓老百姓吃飽飯,還要經濟學、農業和軍隊有什麼用?

皇帝可以讓別人都要有骨氣,但是自己就得理性,要非常非常理性看待一切問題。

如何對將來有利,就怎麼來。

如何處理束不的的問題呢?

束不的不是要糧食麼?

給!

但是!

不是現在給!

而是明年再給!

最好是拖到明年三月份以後再給!

就是要讓他快要不抱希望的時候,給他希望,他才知道感激。

當然,崇禎並不指望給束不的糧食,束不的就能絕對忠心於大明瞭。

凡是都得講個步驟,第一步的目的就是讓束不的不要像歷史上那樣在崇禎三年完全徹底倒向皇太極。

那樣宣府外的蒙古防線基本就廢掉了,草原的格局將會和歷史上一模一樣,北邊戰線一旦拉長,到時候,崇禎就算有三頭六臂,也無力迴天了。

這就是為什麼後來總有人說,崇禎前三年是有救的,後面基本沒救了。

因為往後,整個蒙古倒向了皇太極,九邊都徹底坦露在皇太極的鐵騎下,人家不打你遼東,可以從榆林進來吧?

人家的騎兵比你防守的軍事重鎮要靈活一百倍。

所以這已經是高維打擊低維了。

絕對不能讓這種事發生。

第一步就是要拉攏喀喇沁的束不的,第二步還得派人去找那個和歷史上的崇禎帝一樣坑的林丹汗。

要想遏制皇太極在草原的擴張,肯定是要扶持林丹汗的。

這叫國際戰略平衡,這個平衡此時是歪了,林丹汗在崇禎元年被皇太極摁在地上摩擦,自己老老實實躲到西邊了。

現在崇禎得花一年時間,把這個歪掉的平衡給扶正。

用什麼扶正?

用錢!

現在只能用錢,因為大明的邊軍基本上都是一群廢物,根本指望不上。

明年的主要任務是平內亂和練新軍,所以只能用錢去搞外交,先把事情往前推。

李標道:“陛下息怒,臣以為,束不的臺吉扼守宣府北邊,對建奴有牽制作用,還是需要再拉攏的,這個糧食,臣以為是有必要給的。”

“給!”崇禎大袖一揮,“必須給!朕不僅要給,明年朕還要給束不的做生意,要跟他做大生意!”

朕從明年開始,就要把喀喇沁部培養成一把韭菜,讓它們開始茁壯成長!

“你先把這事拖著,拖到明年三月份,再讓戶部去調糧食。”

“遵旨!”

等到了晚上,王承恩又回來了:“皇爺,冉興讓家裡抄出20萬兩現銀,他在南直隸有一間手工作坊,專門生產地毯,非常奢華,兩京不少人都在那裡採購,一年的銀子收入多達萬兩,另外,他還有3000畝田,往東江鎮賣出國5000石糧食!”

“從他嘴裡拷問出其他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