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被打得有點矇蔽。

大早上的還在北京城下吹牛逼,到了晚上,結果被關寧軍給打崩了。

這就尷尬了,這個劇本完全出乎皇太極的意料。

不過,千萬不要小看了皇太極。

這傢伙不僅軍事厲害,戰略厲害,而且是個政治高手。

為什麼這麼說?

就說這廣渠門之戰被袁崇煥爆錘了一頓後,皇太極立刻就化被動為主動。

先是把潰散的軍隊重新整頓好,然後退到南苑去暫時緩一緩。

等大傢伙都到齊了,皇太極就開始發難了。

本來打了敗仗最大的責任應該是領導人,也就是皇太極。

而且這傢伙登基才三年,建奴又是八個貝勒議政的政體,皇太極的權力是不大的。

直到崇禎八年,皇太極才稱帝,建立了漢人的六部制,開始集權。

那他是如何完成集權的呢?

就是現在這樣的套路。

他打仗,喜歡把什麼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多鐸、多爾袞這些實權人物派去打前線,越是難啃的骨頭,他就越喜歡派這些人去。

尤其是威信最高的代善。

一旦打不下來,代善的威信就會受損。

例如廣渠門之戰,他就派莽古爾泰,帶著一幫八旗和蒙古兵率先攻擊廣渠門,前鋒能打下來自然是好,打不下來,就會被莽古爾泰狠狠罵一頓。

這就是皇太極對其他貝勒完的政治手段。

那現在在南苑,皇太極又開始了。

他立刻就開始總結這次廣渠門之戰失敗的原因。

原因有三:

一是莽古爾泰打的太菜,前鋒打得稀爛。

按理說應該一上去就把明軍的第一輪給打崩,振奮軍威的,結果不但沒有打崩,還打出膠著戰了。

二是多爾袞、阿濟格、阿巴泰不聽指揮,說好的去攻打王承胤,結果只有豪格一個人帶著人去了,被王承胤給反殺。

三是多鐸和代善的表現,丫的在戰場上像放鴨子一樣,被皇太極指著鼻子臭罵了一頓。

人罵完了,最後來了一句:都是本汗的錯,是本汗排程和任命無方。

你看看,皇太極這一手,把人也罵了,代善、多爾袞等人的威信也損了,他皇太極自己的人心又刷了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