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道德(下)(少年篇)(第1/2頁)
章節報錯
路還未走到一半,話也才剛剛講了個開頭,蘇阮繼續道:“玄嶽一山皆是我道德宗的範圍,其下有十二主峰,六十支系,二十四澗,十一洞府,三處寒潭,九眼靈泉,十方青池,以及盛景無數。”
不愧是有著數萬年傳承的古老宗門,領地之廣,遠非那些後起之秀可比。自兩界大戰後,歸元宗勢大,號稱天下道統,卻也不過才六座主峰,僅是道德宗半數,更莫言其他,能與之比肩的,怕是唯有高居天山之巔的縹緲仙山。
小五聽聞,大為震撼,不過他只是聽懂了幾個數字,那些山澗洞府他不知為何物,於此刻的小五而言,山便是山,水便是水,觀之而無他物。
接著聽蘇阮講道德宗十二主峰。
太和峰為中峰首座,乃朝會之所,晨起暮練、外客來訪、門人納新,及一眾重大事宜,皆在太和峰處置。峰內有玉虛大殿,凡遇大事,需商議定奪,門內長老盡聚於此。從旁為朝天宮、絕塵宮,前者為坐悟飛昇雲上界接引之地,後者是新弟子入門,淨垢絕塵、更服向道的洗禮之所。
中峰以南,有索橋相連,是為仙室峰。此峰最是清靜,唯寥寥數人而已,可他們皆是道德宗不世出的前輩,是大能之人,有著太上長老之稱。其守護之地,為道德宗宗祠,宗內先賢無一不供奉於此,香火永世不絕。宗祠莊嚴肅穆,故少有人往,唯有掌門及幾位長老去得勤些。
虛衍峰位於仙室峰南下,與持盈峰隔澗相望,兩峰之間便是二十四澗中的會仙澗。虛衍峰內最為顯著的,便是高聳的七層經閣,名曰藏樓,道德宗功法典籍皆收錄於此。
藏樓七層,每一層皆是不同。第一層所藏之書皆是風物人文,內容駁雜,類似《九州山川志》、儒門經典、詩文舞樂、人物秘聞,其中都有收錄。二三層則盡是功法道術、道家典籍,李伯陽的《道德真經》便在此處。煉藥煉器之術在第四層,此中有丹方上千,煉器之法數百,不過所煉之器最多也只是仙品,畢竟唯有祁山眠谷可出神器。第五層則全是先輩修行感悟,可為後人指點迷津。第六層是禁術,門內弟子皆不可涉足,更不可偷學。至於第七層,已經數萬年未曾開啟,無人知曉其中是怎樣一番景色。
持盈峰在玄嶽山最東,雖偏遠卻極重要,戒律堂設於此峰,統管道德宗內外刑罰。
虛衍峰之南,一前一後分別是無相峰和明鏡峰。新入門的弟子皆會在無相峰生活一段歲月,待行過拜師禮,則會離開無相峰,與師父同修。其後的明鏡峰乃是煉藥煉器之所,最為富有。
而最為貧瘠的當屬玄觀峰。遠遠望去,玄觀峰便如一塊巨大的岩石,光禿禿的看不到幾分綠色,深入其中,更是怪石嶙峋。可偏偏玄觀峰頗有人氣。原因在於,玄觀峰內有一片石碑林,碑上皆是前人修行時留下的感悟與劍意,無數人到此或欲突破瓶頸,或欲領悟一招半式,成功者當然不在少數,故而絡繹不絕。
微瀾峰、隱霧峰、常妙峰此三峰精緻雖好,卻並無特別之處,不過是掌門和兩位長老的居所。但常妙峰妙玉真人座下,皆是女弟子,且個個都是閉月羞花之姿,門內弟子都希望求娶一人,共修道侶。
西方翠微峰是一片汪洋竹海,靈氣充裕,在此處修行大有裨益。
北方清靜峰則是難尋的洞天福地,道德宗十一洞府盡數在清靜峰中。
細觀道德宗十二峰,其中頗有學問。持盈、明鏡、翠微、清靜四峰位列四方,與星宿四象相合,已具陣勢。
常妙、隱霧、微瀾、玄觀、無相、虛衍、仙室此七大主峰,分別對應搖光、開陽、玉衡、天權、天璣、天璇、天樞七星,而太和峰則處於星極之位,恍如一方大陣在列。
能選中這樣的地勢,道德宗開宗立派之祖,想必也是位精通風水術數的奇人。
不覺間,路已走了一半。
蘇阮講的這些,儘管小五很認真在聽,可他終究還是個孩子,只能記住三兩分。好在未來的日子還長,道德宗十二主峰,小五總會解除個遍,終有一日,一切都將輕車熟路。
十二主峰講完,蘇阮又與小五說了些別的,無外乎宗門規矩之類。
日中,無相峰近在眼前。
小五遠遠望過去,好大一片屋子,約莫有上百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那就是他日後將要生活的地方嗎?
前方是一座鐵索橋,在山風中微微搖晃。小五遲疑,抬起腳又收了回去,直至蘇阮微笑著向他伸出手,小五才猶豫地牽著蘇阮,走上索橋。兩側霧海下都是萬丈深淵,小五既好奇,又不敢看。
峰內那些也都是新入門沒多久的弟子,有些看著年紀還沒有小五大。他們見到蘇阮師姐牽著個小孩兒向他們走來,紛紛望過去,有些孩子在笑,有些則不動聲色。
一位黑白道袍的師兄上前迎接,與蘇阮拱手對揖。
“加炎師弟,他是剛入門的弟子,勞煩你帶他去換身衣服,稍後我要帶他去玉虛殿面見師尊。”蘇阮輕輕推了推小五。
瞥了眼小五,震驚之色一閃而過,趙加炎回道:“蘇阮師姐客氣了,我這就去辦。小師弟隨我來吧!”
蘇阮似乎想到些什麼,當即問道:“對了加炎師弟,你今日可曾見過惜音師妹?”
趙加炎的目光掃過一群孩子:“方才我還見著她在此處玩耍,現下卻沒了蹤影,不如師姐問問小師弟們,說不準他們會知道惜音去了何處。”
小五在一旁安靜地聽著,不知道他們談論的惜音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