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相當於現代的“招標”,只是沒有明說罷了。

經過激烈的競爭,清夫人得到咸陽到九原的直道,猗頓氏得到九原到長沙的直道,田氏得到臨淄到九原的直道,白氏和卓氏聯合起來得到咸陽到臨淄的直道。當然,只憑他們的財力難以勝任,他們都聯合了不少商賈,至於如何分成,那是他們自己的事兒,秦異人沒不管。

沒能參與四條直道的商賈大為失落,如此賺大錢的機會就此失去,誰能不失落?秦異人再告訴他們,不用失落,因為秦朝還要興修水利。有不少水利工程,他們也可以參與,於是乎,這些商賈大為歡喜。

可以說,這次的事務,皆大歡喜。

商賈們與官府簽好協議後,歡天喜地趕回去,準備修直道了。

XXXXXX

隨著各地官員從咸陽趕回,一場轟轟烈烈的革除積弊運動開始了。

楚國上蔡。一個偏僻的小村擠滿了人,有這村的村民,還有別村趕來的國人庶民,亦有縣府來的官吏。

他們之所以齊聚這裡,是因為他們今日要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兒。摧毀這個村子的關隘。

這個村子的關隘讓人印象深刻,因為這個口眾不過兩百的村莊竟然有五道關隘之多。

這個村子是楚國一個世家的五個家臣所有,每人有一定的封地,有一定的口眾。原是一個村的,即使分封給五個家臣,也用不著築起關隘吧?

問題是,這五個家臣之間明爭暗鬥。為了在主子面前邀功,鬥得你死我活,誰也不讓誰。最後,一下子鬧翻了。乾脆築起關隘,把這個村子給分成五部分,彼此之間的聯絡很不方便。

這與老子主張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頗有些相近。卻是沒有老子主張的那種和諧。反而多了不少辛酸與血淚。

這個村子裡的村民一家人竟然分屬不同的家臣。丈夫是一個家臣所有,妻子是另一個家臣所有。他們的孩子又該是哪個家臣的呢?

多一個人就多一分收入,家臣就誰也不讓誰,爭鬥起來。他們這一斗,倒黴的就是這些無辜的村民,今天這個家臣來收賦稅,明日那個家臣又來收,後天兩人一起找上來,他收多了,我收少了,你得把少掉的部分補上。

就這般折騰,這個村子裡的村民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有村民不堪其苦,自我了斷。

“依秦法,廢關隘!”縣吏扯起嗓子大吼一聲。

“廢關隘!”村民爆發出歡呼聲,人人揮著工具上前,使命的摧毀這些關隘。

這些年來,他們沒少吃這些關隘的苦頭,無不是使出吃奶的力氣施為,沒過幾多時間,這些關隘就被推倒了。

“大秦萬歲!”村民們揮著胳臂,晃著拳頭,大聲吶喊,渲洩著他們的興奮之情。

“嗚嗚!”更有村民激動得嗚嗚的哭了。

XXXXXX

江東之地,項氏子弟個個垂頭喪氣,在秦軍銳士的押解下,離開故鄉,趕赴關中。

秦異人決定剷除六國舊貴族遺老,要把這些人遷到關中看管起來,作為楚國大世家的項氏當然不能例外,非去關中不可。

項氏作為楚國的大世家,在江東根深蒂固,作威作福慣了,象今天這般垂頭喪氣,如同鬥敗的公雞般,還是頭一遭,引來江東的國人庶民陣陣稱奇。

“快瞧,快瞧,項氏也有今日!”

“項氏是江東一霸,他們作威作福,掠人田產,奪人妻女,因他們而家破人亡者不知幾多,他們早就該剷除了。可憐楚王無能,不僅不能剷除他們,反而還得安撫他們,彷彿他們作的惡不夠多似的。”

“還是大秦厲害,大秦銳士一到,項氏還不是俯首帖耳?大秦要他們東,他們不敢西!”

“你們這些賤民,就不知思上將軍恩德。上將軍為了大楚與秦國死戰,命殞沙場,你們應該感恩戴德。”一個項氏子弟實在是聽不下去了,衝圍觀的國人庶民吼道。

“我呸!”

“這話你也好意思說出口。上將軍是個人物,可他真的全心全意為了大楚嗎?他那是想升官發財,想讓項氏擁有更多的土地城池口眾,想讓你們項氏盤剝更加狠辣。他死得好!”

然而,一句頂撞的話卻是惹來一片喝斥聲。

“打死他!打死他!”更有激動的國人庶民,撿起地上的石塊,劈頭蓋腦的砸過去。

項燕是個人物,可是,若是他成功了的話,項氏的勢力就會更大,項氏作威作福就會變加厲,國人庶民奴隸的日子就更加難過了。

這是楚國的國情,誰能不恨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