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千古積弊(第2/2頁)
章節報錯
“首先要解決的當然是積弊。”秦異人眉頭一挑,很是頭疼,道:“這些積弊可不得了,很多是千年積弊,存在上千年呢。你們從各地趕來,遇到什麼問題,都說說吧。”
“君上,臣率軍東進,先是徵韓,後是滅魏齊,再滅楚,深入江東之地,足跡遍佈華夏各地,感慨最深的當數交通不便了。”王翦撫著額頭,第一個發言,一臉的感慨,道:“交通之不便不僅僅是地形各異,還在道路難行,寬窄不一。從咸陽去臨淄,要經過韓地、魏地,韓地通行的車輛不能適宜魏地道路,魏地道路不適宜於齊地道路,太難行了,太難行了。”
華夏分裂,諸侯力征,各自有各自的道路標準,要是好走了就成了怪事。
“沒錯,上將軍之言深獲我心。”一片附和聲響起,出自眾人之口。
“寡人也是為此事感慨萬端呀。”秦異人深知戰國時代的道路是如何的難行了,不僅僅是自然環境,更多的是人為。
“還有,關卡多如牛毛。”王綰一臉的感慨,扳著手指頭,細數起來道:“臣在韓地時,隨便找個方向出行,不要走太遠,就走百八十里,就會遇到三五個關卡不等。若是走上千裡地,遇到的關卡竟然多達四五十個。”
“哎!”一片嘆息聲響起,一眾人大搖其頭,一臉的感慨。
上千裡之地就有四五十個關卡,平均算下來就是二三十里就有一道關卡。
關卡如此之多,就在於韓地實行的是分封制度,韓王要分封他的大臣,大臣還要分封家臣,家臣還有家臣……層層分封下來,每多一次分封就多了一道關卡,人人都有權力在自己的封地上設關卡收稅。
“韓地還算是好的,楚地更加令人震驚。”尉繚搖頭,道:“在大世家的封地上,還算好的。大世家的封地大,關卡數目要少些。在那些小世家的封地上,那才叫一個令人震驚,我曾經看見十里之地就四道關卡,細算下來,三兩裡地就有一道關卡。”
“這些關卡不能留,一定要廢。”秦異人親眼見過山東的關卡是如何的恐怖。
“臣在魏地數載,親眼所見世家豪強是何等的猖狂。”李斯搖著頭,大是氣憤,道:“世家豪強在山東之地根深蒂固,雖然推行秦法後有所收斂,卻仍是不容小覷。那些世家大族大養門客,少則三五人,多則數百上千,為他們爪牙,多行不法之事。”
戰國時代,養門客成風。所謂的門客,其實就是遊手好閒之輩,依附有錢有勢之家,為虎作倀,欺壓良善,巧取豪奪。
養門客最有名的便是有著“戰國四公子”之稱的孟嘗君田、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這四人有著豐厚的身家,所養門客多達數千,為他們奔走吹噓,把四人吹得跟花兒一樣,“賢名”滿天下。
其實,這四人背地裡盡做些見不得人的勾當,和一個“賢”字挨不著邊,不過是沽名釣譽之輩罷了。
春申君竟然幹起了篡國的勾當,這能當得一個“賢”字?
在山東之地推行秦法,這些豪強之家雖然有所收斂,卻是根基仍在,時不時就會做出壞法之事。
要知道,在戰國大爭之事,俠客多如狗,刺客滿地走,一言不合便要拔劍而起,殺人洩憤,要想在短時間內根除這些豪強,那是不現實的,是以,儘管韓魏齊三地已下數年,豪強仍是很猖狂。
“六國舊貴族、世家、豪強必須連根拔起,不然的話,山東不寧,國人庶民難有好日子過。”秦異人與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多次交手,深知這些人有多麼猖狂。
以前,天下未一,秦國還騰不出手來對付他們,眼下是該懲治這些人的時候了。
“貨幣不一,不便商賈貿易。”范增道。
七大戰國各有各的貨幣,齊刀趙幣各行其地,秦國忙著一統天下,還未整頓經濟秩序,眼下各大戰國的貨幣仍在流通。要是不進行整頓的話,不便經濟的發展,經濟不發展的話,國人庶民難有好日子過。
“貨幣必須要一統。”秦異人重重點頭。
貨幣的重要性不需要說的,誰都能明白,此事沒有任何商量餘地。
“臣路上所見所聞,國人庶民多為尺度不一,衡器不一而苦惱。更有那些不良豪強世家,以此做欺詐之事。”李牧右手緊握成拳,一臉的氣憤。
戰國時代,天下大亂,度量衡多如牛毛,一個國家有一種甚至數種度量衡,亂得一塌糊塗,不法商賈、豪強世家從中漁利,牟取暴利。
有些國家的度量衡可以達到十數甚至數十種。這點,楚國最為明顯。因為楚國實行的是分治,世家林立,世家的勢力很大,就是楚王都難以控制,他們是為所欲為,度量衡如何制訂,還不是他們一句話的功夫?
“度量衡必須一統。”秦異人當然知道度量衡混亂的可怕後果。
就這樣,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暢所欲言,所說無一不是千古積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