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駕臨前線(第1/2頁)
章節報錯
“虎狼秦國出兵七十萬,亡我大楚之心不死,即使大楚要也是無路可退了,大楚當齊協心,共抗秦國,方有一線生機。”楚考烈王先是說了一通漂亮,緊接著道:“屈景昭黃四氏,你們出兵幾許?”
一直以來,楚考烈王都想把五大世家的子弟兵控制住,卻始終沒有機會。眼下,他自認為機會來了,自然是不會錯過這等良機。
“臣願再益兵三萬。”屈氏族長想了想道。
“臣也願出兵三萬。”昭氏和景氏族長道。
“臣願出兵四萬。”春申君為了討好,特的多出了一萬兵。
四氏總算有些進步了,沒有象上次般只出兵數千,這次出兵三四萬,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然而,楚考烈王不會滿足,道:“你們把子弟兵窩著藏著,以為可以守住你們的封地,是不是?你們也不想想,要是大楚沒了,你們的封地有何用?你們還能有封地嗎?虎狼秦國會放過你們嗎?”
楚國是世家大族的根本,若是楚國被秦國滅了,這些世家大族也就完蛋了,正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君上,臣願出兵五萬。”屈氏族長想了想,一咬牙道。
五萬子弟兵,再加上上次的一萬,就是六萬了,應該是佔了屈氏子弟兵的一半了,他很是肉疼。
這些世家大族之所以能與王族周旋,就在於他們有子弟兵。若是王族要動他們的話,就會發生戰爭,楚國就會發生動亂,是以,王族明知這些世家大族是天大的威脅,卻是動不得,只能聽之任之。
要是沒有了子弟兵,世家大族就無力與王族抗衡了王族要幹掉他們就幹掉他們。
“臣願出兵五萬。”景昭二氏族長忙道。
“臣也願出兵五萬。”這次,春申君沒有討好了。五萬子弟兵不少了,還要留下一部分與王族周旋。
“你們的小心思,莫以為寡人不知曉你們是想藏著子弟兵吧?”世家大族一直是楚國王族的威脅,王族早就想幹掉他們,只是沒有機會,眼下就是良機,完全可以打著抗秦的旗號把這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兵調到前線,借秦軍之手除掉。楚考烈王自然是不會錯過這一良機的,一個勁的施壓。
這些世家大族也不是好對付的你有理由,我有籍口,各說各的理
就這樣,又開始扯皮了。這次扯皮異常精采,所費時間竟然長達近兩個月。
秦國七十萬大軍壓境,可以說是軍情似火,刻不容緩,楚國卻是扯皮如此之久,真是令人震驚。
兩個月後,楚考烈王與屈景昭黃四氏終於達成了協議,四氏再各出兵九萬加上上次增兵的一萬,總計出兵十萬。
王族出兵十五萬,再加上各中小世家的子弟兵約五萬這次楚國一舉增兵高達五十六萬。
加上項燕手裡的四十萬楚軍,楚國總計調兵九十六萬與秦軍抗衡。
有朋友可能會說,楚國沒有這麼多兵力因為歷史上項燕率領四十萬楚軍與王翦率領的六十萬秦軍對抗,沒有更多的兵力了。
其實,歷史上王翦滅楚是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的。第一個階段就是幹掉燕項率領的楚國精銳,也就是四十萬。為了解決這四十萬楚軍,王翦與項燕相持一年有餘,直到項燕輕敵後,秦軍突然出擊一舉而擊敗這四十萬楚軍。
接下來,就是進入第二階段了秦軍在王翦的率領下大舉追擊,一直追到壽春。項燕在壽春另立楚王,召集楚國的殘餘勢力前來勤王。為了對付這些殘餘勢力,王翦圍住壽春,並不急於攻克,這是想把楚國的殘餘勢力集中,一舉殲滅。
楚國的殘餘勢力果然中計,大舉趕去壽春。為了全殲這些楚國殘餘勢力,王翦在江陰、宜興一帶部署秦軍切斷他們的退路,最後一舉全殲。
至於這些殘餘勢力究竟有多少人馬,沒有準確的數字,難以知曉,相信不會少,四五十萬應該差不多。
達成協議之後,各大世家大族又使出“拖”字訣,要麼是不發兵,要麼就是今日發一點點,明日發一點點。多的時候有一兩千,少的時候只有數十人,真是咄咄怪事。
這些奉令出征的子弟兵在路上不是遊山玩水,就是東遊西逛,哪條路不好走,哪條跟遠,就走哪條。好走的路,便捷的路,一概不走。
能走,還算是好的。更有甚至,在一地一駐就是十天半月,甚至於長達一兩個月。
這些子弟兵每到一地,就要吃要喝,要美貌的婦人,因為他們自以為他們是為了救楚國,是楚國的大恩人,楚人就要把他供著。
要是一個不如意,就會打砸搶,甚至於殺人放火。是以,他們所到之處,怨聲載道,楚人苦不堪言。
項燕一道又一道的命令傳下去,要這些子弟兵早日趕到。然而,領軍的四大世家子弟傲慢的答覆:“項燕,是你無能,不能打敗秦國,這才要我們前來助戰。你要是無能,就滾吧。我們是來幫你的,你得對我們客氣點。”
項燕這是為了楚國才與秦國相抗,竟然還得低聲下氣去求人,差點沒氣炸肚皮。
楚考烈王也是不斷下旨,要子弟兵早日趕到。然而,屈景昭黃四氏族長卻是早有默契,找著各種各樣的理由。就是楚考烈王信任的春申君,也是籍口不斷,今天有黃氏子弟得佳兒,明日有黃氏子弟要婚娶…···
這些理由壓根兒就不是理由,卻給他們說得振振有詞,正大光明,臉皮之厚令人無語。
楚考烈王真想把這些世家大族全殺光,可是,眼下不是時機,他不得不忍著。
這些子弟兵我拖你拖他拖,趕到淮水之地已經過去了十個月了。再加上楚考烈王與四大世家扯皮的兩個月,楚國這次增兵足足用了一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