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我王綰敢拍著胸脯說,千真萬確!”王綰頭一昂,胸一挺,很是自豪的道:“莫要說與我王綰有仇,就是與君上有仇,只要你立了功,還是照樣領賞。”

這話聽上去是誇大其詞,其實是真的,秦國就是這樣,有功必賞,不管你的出身,也不管你是不是與上司有仇。

因為“有功必賞”的後半句是“有過必罰”,若是上司因為私仇而不賞賜,那麼,上司就犯了罪,要受到秦法的懲處。秦法嚴峻,誰敢觸犯秦法?

王綰的話擲地有聲。韓人不敢不信,無不是大為振奮:“如此說來,從軍真能得功得爵了?這麼說來,我一定要從軍。”

“上百年來,你們打不過大秦,非你們之過也,實是韓王貴族世家豪強之罪也!”王綰再道:“他們不賞你們的功勞,不賜你們爵位。他們還要搶你們的功勞,中飽私囊。誰願意去拼命?”

“好!採!”韓人齊聲喝采叫好。

王綰這話說到韓人心裡去了,韓人也是人,並非天生就懦弱,只是因為他們拼了命不能得功,不能得爵。甚至有可能引起貴族世家豪強的忌妒而家破人亡。如此一來,誰願意拼命?

“從今往後,你們大可放心,大秦絕不會再有此等不法之事。”王綰手一揮,道:“若是有此等不法事兒,大秦律法無情,一定會懲處這等壞人。”

“從軍嘍!從軍嘍!”韓人也有熱血。也有激情,也能拼敢拼,往昔只是不願罷了。如今,良機當前。他們再也沒有後顧之憂,無不是踴躍投軍,一時間,差點把招驀處給擠爆了。

同樣的事兒。在魏地齊地上演。

秦國原打算這次招驀三十萬新軍就行了,哪裡想得到。竟然招驀了四十萬。這還是千挑萬選的結果,選中的人身體康健,很是健壯。要是全部招收的話,少說也會招到五六十萬之眾。

這結果大大出乎秦國朝野的預料,最後報到秦異人那裡,要秦異人裁處。

秦異人笑著說了一句話:“這意味著大秦已得韓魏齊三地民心,這是好事兒,就全招了。”

就這樣,秦軍一下子擴充了四十萬。

這四十萬新軍由王翦訓練。在王翦的努力下,這些新軍無不是刻苦訓練,進步很大。

時間飛逝,轉眼間,兩年過去了。

秦異人再度把範睢、王翦、黃石公、尉繚、蒙武、李斯、王綰、蔡澤、范增、頓弱和姚賈召集起來,商議大事。

“到眼下為止,齊地已下三載,經過三載的治理,齊地已經穩定了,齊人歸心。另個,韓、魏二地同樣不錯,心向大秦也。”秦異人臉上泛著笑容。

“呵呵!”眾人發出一陣暢笑聲,大是歡喜。

雖說韓魏齊三地的治理僅僅是初步治理,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處置,能有眼下這種成就,彌足驚人了。

“大田令,你說說今歲大秦的錢糧歲入。”秦異人衝大田令蔡澤道。

蔡澤領命,扯起嗓子,幾乎是唱出來的,道:“各位有所不知,今歲大秦錢糧歲入是大秦歷史上從未有過之多呀,太多了。”

“哈哈!”眾人再度開心大笑。

這幾年的努力,終於見到成效了,誰能不歡喜?個個是紅光滿面,歡喜難言。

“三地之民今歲踴躍納賦,三地的糧倉已經堆滿了三成。這還僅僅是納賦的第一年,若是再過上三兩載,糧倉就會堆滿呢。”蔡澤的聲調有些高,有些尖細,卻是亢奮。

打下韓魏齊三地後,秦國第一年是免賦,第二年收半賦,第三年才全額收賦。而且,三地之民中有不少奴隸,他們是免三年,還沒有納賦,要不然的話,這錢糧會更多。

就算是這樣,能把糧倉收滿三成,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你們知道嗎?韓魏齊三地,已經有不少國人庶民開始捐糧,想要弄個爵位呢。”蔡澤歡喜得嘴都合不攏了,道:“這僅僅是開始,再過上幾載,三地之民更加富饒,捐糧的人就會更多了,到那時,大秦就得再修糧倉了。”

眾人又是一陣暢笑。

“山東之地雖是新得,就能有如此多的錢糧,寡人甚慰。”秦異人臉上泛著笑容,重重點頭,道:“雖然還不足支數十萬大軍之用,然,滅楚之戰費時甚長,不急在一時。相信明歲後年的歲入會更多,夠大軍支用了。上將軍,出兵滅楚!”

“諾!”王翦欣然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