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罵死君王后(第1/2頁)
章節報錯
齊國都城臨淄,齊國王宮,正在舉行一場盛大的宴會。
這場宴會當然是為了慶祝韓燕楚魏四國伐齊戰事結束了。
自從蒙武以秦使的身份出面調解後,這場戰事就宣告了結。當然,也有人不爽,極力主張滅掉齊國,這人就是項燕了。以項燕的眼光,不會看不到眼下是滅齊的良機,只要頂住秦國的壓力,就能一舉滅掉齊國。
滅齊之後,楚國得到齊國的漁鹽之利,楚國的實力就會增強,到那時,即使面對秦國,楚國也不用怕。
再者,若是能成此奇功,項氏在楚國的地位、權勢和地盤就會更大,項氏就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項氏雖是楚國的大世家,卻屈景昭黃四大世家並稱,然而項氏的實力最弱,太需要提升項氏的勢力了。
項燕的盤算雖好,卻是韓燕魏三國不願得罪秦國,極力主張了結此事。韓燕魏三國雖也想滅齊,可是,這三國沒有楚國那麼雄厚的實力,無論是口眾土地城池,遠遠不及楚國。若是逆了秦使的話,惹來秦國大軍,那就是連哭的機會都沒有。
人家楚國沒有這種顧慮,打不過秦國,難道還不能遷都嗎?因為楚國有著廣闊的戰略空間,一戰不利,可以跑。而韓燕魏三國的土地並不廣,連跑的機會都沒有,不得不怕秦國呀。
就這樣,在蒙武的調解下,四國不得不收兵了。
當然,齊國也要付出足夠的代價方能平息此事。四國原佔領了齊國近一半的土地城池,在蒙武的勒令下,歸還了一些給齊國,齊國這次要損失三分之一的土地城池。這令君王后很是肉疼,卻不敢不接受。
付出了這麼多的土地城池還不算,齊國給秦國的代價也不小。齊國請動秦國出面調解的代價並不是土地城池,更不是金銀,而是海量的鹽。
齊國與秦國相距遙遠,即使齊國願割地給秦國,秦國也沒法治理,肯定不會要。至於金銀,秦國的富饒只比齊國強。不比齊國弱,不在乎這些。可是,對於鹽,秦國就不得不好好掂量了,這是秦異人決定調解的最大原因所在。
鹽這玩意兒。看上去沒什麼,很尋常的東西,卻是關係著國計民生,關係著國家的興亡與否,秦異人不能不重視。
調解一完成,君王后決定舉辦一場酒宴,把四國的大將和蒙武請來。好好痛飲一番,增進一下友誼,就這樣,就有了這場酒宴。
不得不說。君王后很會做人,很有主意。莫要看眼下韓燕魏楚四國與齊國打生打死,說不定什麼時候他們又成了盟友,甚至可能成為朋友。這事不能做得太絕,增進一下友誼是必須的。
至於秦國。來就是齊國的最有力的盟友,這次的事端更加證明了秦國對於齊國的重要性,萬不能得罪。這次要不是有秦國出面調解,齊國都被四國給滅了,實為一個沉痛的教訓。
君王后長袖善舞,很能調節氣氛,這酒宴的氣氛很不錯,酒到爵幹,很是融洽。
就有一人悶悶不樂,這就是項燕了,他一個勁的喝悶酒。
“項將軍,何事不樂?大齊款待不周?”君王后眉頭一挑,衝項燕問道。
“不是,不是。”項燕搖搖頭,很不想說話,卻又不得不說。
“他呀,自然是因為齊國未必滅而不樂吧?”蒙武冷冷的道:“楚國自恃地大物博,即使面對大秦也可以不懼,他是恨不得韓燕魏三國一起把齊國給滅了。即使惹惱了大秦,楚國也可以跑啊。可是,項燕,你有沒有想過,韓燕魏三國就那麼大一點兒地方,他們面對大秦銳士,能有跑的地兒嗎?”
蒙武這話很惡毒,一是打擊項燕,二是調撥離間。
果然,這話一出,韓燕魏三國的將領齊齊變色,打量著項燕的目光不太友善。
在蒙武調解期間,項燕就是力主不鳥秦國,集中全力滅齊。他的謀劃真要實現的話,韓燕魏三國就把秦國得罪慘了,必然會遭到秦國的報復,那樣的話,韓燕魏三國就沒有好日子過了。
“少將軍這話極是有理,楚國是天下間最大的戰國,號稱‘五千裡之國’嘛,舊都郢被白起攻破,王陵被燒了沒事,不是還有一個新都同樣叫郢嗎?”君王后對項燕力主滅齊也是不爽,趁機大揭楚國之短。
楚國的舊都郢被白起攻破,要是換作韓燕魏三國,早就被滅了,因為這三國的土地狹小。而楚國卻是屁事沒有,沒有了舊都,還可以再建一個新都,誰叫楚國的土地廣闊呢?
“噗噗!”燕魏韓三國將領再也忍不住了,失笑出聲,酒水噴得到處都是。
君王后真是一張毒舌,把楚國的老底掀到九霄雲外去了,誰能不暗中叫爽,誰能不失笑出聲?
“你……”項燕勃然變色,眼中精光暴射,死盯著君王后,臉色極為不善。
“項將軍,說笑,說笑。”蒙武忙來做好人。
這一做好人不打緊,令項燕的怒氣無處可發,唯有吹鬍子瞪眼的份兒。
“少將軍之父是齊人,少將軍此番來齊,可以說是回到父母之邦,不知少將軍可願留齊?”君王后鬥嘴佔了上風,心情大好,不再鳥項燕了,開始招攬蒙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