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尉繚很得秦始皇信任,被秦始皇委以重任,尉繚一手策劃了秦始皇發動的統一戰爭,原因就在於,秦始皇很是欣賞《尉繚子》,說這是“帝王兵道”,專為帝王如何用兵而寫的,讓秦始皇受益良多。

“啪!”魏安厘王仍嫌不夠,把兵書重重砸在尉繚身邊,重重拍著短案,吼道:“這也配叫兵書?虧你們尉氏三代國尉,連什麼是兵書都沒弄明白,這國尉給你當,真是丟大魏的臉。來啊,罷了國尉的官爵,貶為庶人。”

“哎!”老繚子仰天一嘆。不用內侍動手,自個動手,脫了朝服,衝魏安厘王躬身一禮,帶著尉繚快步而去。

尉繚倒是沒什麼反應,隨著其父快步而去。

回到府上,老繚子站在院裡,仰首向天,喟然長嘆。道:“列祖列宗在天之靈,非我不願為大魏出力,奈何有此狂悖之君!”

尉氏三代國尉,這在戰國時代僅見,老繚子對魏國的深恩還是很感激的。很想為魏國出力,奈何魏安厘王不堪為君,整一個扶不上牆的爛泥。

“今日痛徹心扉,方知報國無門之痛!”老繚子流淚失聲。

“阿父,非我棄魏,而是魏棄我尉氏,我們尉氏無愧於天地。何必記在心上。”尉繚寬慰老繚子,道:“如今,秦國大勢已成,一天下者必是秦國也!秦帝有言‘在秦國不怕才幹。就怕才不高;在秦國不怕功大,就怕功不大’,秦國求才若渴,王禮賢下士難過也。阿父隨我一起入秦吧。”

“入秦?”老繚子一愣。

隨即,老繚子就是讚不絕口:“秦帝好大的氣魄!在秦國不怕才高。就怕才不高;在秦國不怕功大,就怕功不大!好!好!驚世之言也!足為後人戒!”

“在秦國不怕才高,就怕才不高;在秦國不怕功大,就怕功不大”,是秦昭王在學館落成時的訓話,早已傳遍天下,此時再品秦昭王的話,細想自己的遭遇,老繚子深感秦昭王的氣度非凡了得。

“可惜,我尉氏畢竟三世國尉,戰國之世所無也,魏雖棄我尉氏,我尉氏終不能棄魏也。”老繚子搖搖頭,道:“兒啊,你入秦吧。當今天下,一天下者非秦莫屬,你入秦為一天下,還天下安寧出力;為父留魏,報魏三世國尉厚恩。”

想了一陣,老繚子還是不能忍心放棄魏國,尉氏之忠之義若此,誠讓人嘆也!

“阿父,魏國國勢若此,君上狂悖昏庸,留之何益?”尉繚忙勸說。

“是啊,留下來是沒用的。”老繚子重重點頭,大為贊成這話,道:“可是,為父要盡力啊。蘇秦說周室,非為用於周,為盡力也;我兒獻兵書於君上,非要用於魏也,盡力也;如今輪到為父盡力了!”

一席話說不出的傷感、痛惜,還有無奈,催人淚下。

尉繚知道老繚子主意已定,無法更改,只得道:“既如此,孩兒就入秦,阿父還請保重!”

“嗯。”老繚子在尉繚肩上拍拍,道:“我兒入秦後,一定要盡心盡力,莫有絲毫懈怠翫忽之心,更不能有二心。”

“阿父請放心,孩兒明白。”尉繚重重點頭。

跪在地上,衝老繚子叩頭辭別。

老繚子眼含熱淚,在尉繚肩頭拍拍,有千言萬語要說,卻不知從何說起,唯有用無聲勝有聲來表達。

在朱亥他們的簇擁下,尉繚一步三回頭,依依不捨與父作別,踏上了回秦的道路。

這一路上,倒也沒出什麼事,很快就回到了咸陽。

秦異人一聽說尉繚回來了,大喜過望,親自出迎。

見過禮後,秦異人問起回魏經過,尉繚說了,秦異人仰天一嘆,道:“狂悖之君若斯,千古未之聞也!”

“尉繚,你那兵書,我能讀嗎?”秦異人眼裡一片火熱。

《尉繚子》的大名,秦異人是如雷貫耳,就是在另一時空沒有讀過。象這類兵書,大多數人只聞其名,少有人讀過,秦異人就是這類人。

“就是君上不說,臣也要獻上。”尉繚忙取出兵書,呈給秦異人,

秦異人手一伸,飛快的奪過,展開就讀了起來。

“嗯。”秦異人眉頭一挑,越看越入神,到最後是聚精會神,目不轉睛了。

尉繚看在眼裡,大是欣慰,魏王不識金鑲玉,還有秦異人識貨。

“砰!”只見秦異人右手緊握成拳,重重砸在短案上,慨然而嘆道:“好!好!好一部帝王兵書!”

尉繚聽在耳裡,臉上泛起了笑容,說不出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