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聯兵討秦(第2/2頁)
章節報錯
“敢問大王,何人擔當縱約長為宜?”魯仲連忙問道,眼中充滿希望,心中暗想:“會不會是我呢?”
蘇秦這個合縱發起人都不能擔任縱約長,若是自己擔任縱約長的話,那是何等的風光?不要說真當上縱約長,光是想想就讓魯仲連歡喜莫銘。
不少人人以這縱約長非魯仲連莫屬,無不是把目光落在他身上。
“我看這事非信陵君不可。”楚考烈王的話大出眾人意料。
“信陵君?”一片驚呼聲響,眾人的目光齊刷刷集中在信陵君身上。
信陵君一個人坐在角落,很不惹人關注,乍聞此言,不由得大是震驚。
如今的信陵君早已不是往昔那個一呼百應的“賢公子”了,不過是一隻走投無路的落水狗罷了,很為人瞧不起。要不是楚考烈王提起,誰都不會關注信陵君。
“我?”信陵君乍聞楚考烈王的話,不由得大是驚奇,一雙眼睛瞪得滾圓,一臉的難以置信。
他做夢都沒有想到,縱約長這一拉風的高位竟然會落到他身上,要他不震驚都不成。
緊接著,信陵君就是大喜過望,眼中精光閃爍,不等眾人說話,忙道:“謝大王!”
“嗯。”楚考烈王打量著信陵君,臉上泛著笑容,只是輕嗯一聲。
信陵君明白,忙道:“大王栽培之恩,無忌定有厚報。”
信陵君自然明白楚考烈王讓他當縱約長的意思了,是在給他提振地位。信陵君與魯仲連同時來到楚國,要楚考烈王反秦,楚考烈王不納,魯仲連憤而離去,信陵君卻是留了下來,他之所以留下來,是因為楚考烈給他說了一件令他怦然心動的事。
楚考烈王當時的信陵君耳邊說的是“可願為君”。
這話的意思就是在問信陵君願不願當魏王,信陵君能不願意嗎?往昔裡,信陵君雖然早就有心取代魏王,只是他顧忌自己的“賢名”,這才遮遮掩掩,一直沒有采取行動。如今的信陵君,名聲早就不如往昔了,他成了喪家之犬,有家不能回,有國不能投,他還有什麼好顧忌的呢?
他若想回到魏國,就只有謀逆,殺掉魏王,自個當魏王一途了。不然的話,他只有老死他鄉。因為他殺晉鄙,竊兵符一事魏王無論如何也不會放過他的。
信陵君做夢都想當魏王,只是因為無權無勢,不能成功。楚考烈王要支援他,信陵君哪有不願意的,這是他沒有隨魯仲連離去的原因。
如今,楚考烈王竟然把縱約長高位讓給他,那就是在給他機會,要他好好把握。只要這事做成了,信陵君的名聲威望就是人所難及,再有楚國支援,信陵君只需要登高一呼,響應者雲集,他要當上魏王又有何難哉?
當然,沒有免費的午餐,楚考烈王把信陵君扶上魏王高位,自然是要回報的。信陵君自然是明白楚考烈王的意思,立時提出有厚報,這令楚考烈王大喜,笑得極是歡暢:“呵呵!信陵君言重了,言重了。”
“信陵君賢名天下傳,是天下間有數的賢公子,他擔任縱約長再合適不過了。”魯仲連雖然對信陵君沒有與他一道離開楚國而有些不爽,卻也不會與信陵君搶這位置。
魯仲連早就有讓信陵君篡位的想法,並且為他謀劃了不少,要不然的話,長平之戰後,信陵君也不會離開魏國前去邯鄲撈名聲了。
以魯仲連的才智,他不會想不明白楚考烈王此舉的用意,率先支援。
“沒錯,信陵君才幹不凡,為人仗義,更有賢名,他不當縱約長誰敢當?”韓使齊使燕使忙著響應。
對於韓燕齊三國來說,誰當魏王對他們沒什麼關係,他們犯不著因此事而開罪楚考烈王。再說了,信陵君要行篡逆之事的話,必然會令魏國生亂,說不定韓燕齊三國還能撈些好處。
不怕魏國生亂,就怕魏國不亂!
唯一不爽的就是魏使了,信陵君得勢,就意味著魏王沒有好日子過了。要知道,信陵君差一點被立為太子,他一直是魏王的眼中釘,肉中刺,魏王很想弄死他,只是沒有機會罷了。信陵君這一得勢,魏使能爽嗎?
可是,大局已定,魏使也不敢說什麼,除非他敢開罪楚燕韓齊四國。
“敢問縱約長,何時起兵?”大局已定,楚考烈王很是歡喜,忙問信陵君。
“兵貴神速,自然是越快越好。這一次,我要率領大軍壓到函谷關,定要攻破函谷關,掃滅虎狼秦國!”信陵君這輩子頭一遭擔此重任,自信心膨脹,口出狂言。
“好!信陵君多壯志,此行定當成功!”
一片叫好聲響起,在座眾人個個信心滿滿,以為可以滅了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