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出身楚國,深知在楚國求官之艱難。哦,不要說求官,就是求一做事的機會,都是千難萬難,難如上青天。

哪裡想得到,到了秦國,李冰頭一遭見到秦昭王的面,只是大發了一通議論,就被秦昭王任命為巴蜀太守。雖然巴蜀之地是出了名的險山惡水,民不聊生之地,那也是一郡,太守仍是無數人做夢都想得到的高位。

就這般,天上掉下一頂烏紗帽,還是砸在李冰頭上,李冰那感覺比起做夢還不真實,他只覺腦中一片空白,半天反應不過來。

“沒錯,你就是太守了,巴蜀的太守!”秦昭王重重點頭,再度肯定一句。

“君上,李冰只會治水,不會理政呀,這太守萬萬做不來。”李冰好不容易反應過來,忙著推辭,一臉的驚惶。

李冰善於治水,若是讓他治水,他有百分百的成算做好。可是,要他處置他從未涉足的政務,他還真不善長,李冰很有自知之明。

“不錯!不錯!”秦昭王把李冰這惶急樣兒看在眼裡,更加欣賞,大聲讚歎道:“歷來只見人求官,從未見人卻官,李冰呀,你可是開了先河。”

這話很有道理,無數人奔走,只為求一官。即使沒有什麼領,也會吹噓一通,把自己吹得跟花兒似的,諸如孔子和孟子這些儒家代表就是其中的典型。

李冰倒好,竟然卻官,一個勁的說自己不善理政,這在求官成風的戰國時代極為少見。

“李冰,你說過要治巴蜀必先治水,要治水就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若你不做太守,要治水也難。”秦昭王臉上泛著親切的笑容,鼓勵李冰道:“是以,你做這太守,更便於治水。至於理政之事,你不用擔心,寡人給你派一能員襄助你便是。”

秦昭王說得沒錯,要治理岷江,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若李冰不做太守的話,難以排程,他做了太守就方便多了,更便於治水。

“君上……”李冰仍是有些不敢接受。

“就這麼定了!”秦昭王一錘定音,衝秦異人他們道:“你們說。誰去襄助李冰為宜?”

派一個善於理政的能員前去輔助李冰,這太有必要了。只要這人把政務做起來,李冰就能集中精力治理岷江,巴蜀之地就能很快富饒起來。

“王綰可使。”範睢再一次舉薦了王綰了。

“王綰?嗯,是個不錯的人選。”秦昭王重重點頭,道:“如今,河西之地築城之事已經差不多了。調走王綰也不會有事了。就這麼辦吧,讓王綰入蜀,襄助李冰。”

王綰雖然在創新上不如李斯,不過。才幹不凡,為人厚重,辦事幹練,很得秦國朝野賞識。派他前去蜀中。襄助李冰,這非常合適。

“王綰先是襄助司馬梗去邯鄲招攬人才。後又被派去河西之地築城,如今他又被派去巴蜀,都成救火隊員了。”秦異人在心裡感慨一句,道:“李斯是個不錯的人選,只可惜關中治水離不了他;韓非才幹不凡,就是年紀還小,還在成長中,不能頂大事;黃石公和尉繚也是大才,只可惜我這裡離不了他們。哎,人才呀,還是不夠用!”

此時此刻,秦異人格外感到人才不夠用了。

“李冰,你估量著治理岷江需幾多時日?”秦昭王問道,眼中精光閃閃,很是期待。

眼下秦國最缺的就是糧草了,若是能有糧草的話,秦軍都大舉東進了,秦昭王是巴不得立時把岷江治理好,讓巴蜀之地成為糧倉。

“君上,具體的情形需要臣察勘之後方能知曉。不過,以臣預估,約莫三五載能成。”李冰微一凝思道。

李冰雖曾入蜀,也曾親自查勘過。不過,這遠遠不夠,還需要實地勘察,做出一系列的計算,方能有準確的時間。

“三五載,是不是有些長?”秦昭王白眉一挑,頗有些失望。

秦昭王的年歲不小了,來日無多,三五載後他是不是還在,很成問題,要他不急都不成。

“李冰,我助你一臂之力,可以縮短工期。”秦異人突然開口,道:“我教你兩樣東西,可以加快施工。”

“當真?”秦昭王眼中精光暴射,死盯著秦異人。

對於來日無多的秦昭王來說,只要能縮短工期的事,對他來說是無上福音,要他不急切都不成。

“千真萬確!”秦異人重重點頭,道:“我已經命軍器監做出來了,一瞧便知。”

“走,去軍器監。”秦昭王噌的一下就站起來,就要去軍器監。

“大父,你不用去,叫他們送來便是。”秦異人忙攔住秦昭王。

秦異人要幫助李冰的就是滑輪組和獨輪車。

滑輪組能吊起重物,哪怕是千斤之重的重物也能吊起。要治理岷江,就要挖土方,必然會遇到巨石這些重物,光憑人力很難對付,有了滑輪組就好辦多了。

獨輪車就是“木牛流馬”,一個人就能用。而且,省事省力,比起肩挑人扛這些原始的方式效率高得多了。有了獨輪車,運土方就快多了,這能極大的縮短工期。

當這兩樣送到後,秦異人當場演示,驚掉了一地眼球。

秦昭王、白起、範睢、司馬梗、王翦、李冰……個個瞪圓了眼睛,一臉的難以置信,打死他們也不相信世上竟有如此巧妙之事。緊接著,他們又是大喜過望,有了這兩樣工具,這治水要不成功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