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關,只要是中國人,誰又不知道呢?

著名的唐詩“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膾炙人口,是個中國人都讀過。(.com)

乍聞“玉門關”之語,要秦異人不震驚都不成。

“娘嘞,戰國時代不僅牛人多如狗神人滿地走,就是這地名大名鼎鼎的也不在少數,上次西征把金泉弄成了酒泉,這次又弄出個‘玉門關’。幸好本公子的小心肝不錯,不用怕得心臟病。”秦異人在心裡不住嘀咕。

來到戰國時代遇到的牛人神人不知幾多,這且不說,就連地名都是大名鼎鼎的,都可以嚇人,要秦異人不感慨都不成。

事實上,“玉門關”之所以得名,就是因為玉門關地處小方盤之地,連線西域和河西走廊,大量西域玉石從這裡運到內地,玉門關因此而得名。

“李斯,你言之有理,就叫玉門關吧。”秦異人一瞧眾人打量他的眼神,就知道需要他拍板,忙肯定道:“這名字不錯!不錯!”

是很不錯,很考驗人的小心肝。

秦異人一拉馬疆,轉過身,面對秦軍,準備訓話。

秦軍將士知道秦異人要訓話了,個個昂頭挺胸,臉上泛著喜色。秦異人率領他們打了一個又一個大勝仗,這讓將士們對秦異人特別愛戴,特別愛聽他說話。

“弟兄們:這裡叫小方盤,是西域和河西走廊的交匯處,過了這裡,朝西去,就是西域。”秦異人沒有讓他們失望,開始訓話了,道:“西域,對於你們來說並不陌生,因為去歲冬初我們就到了這裡,見識了西域的珍貨……”

去歲冬初,秦軍初臨小方盤,秦異人從行商手裡買下大量西域珍貨,諸如石榴、葡萄乾、苜蓿之類,用來犒軍,將士們方知西域珍貨之可貴。聽了這話,無不是臉上泛著喜色,一臉的嚮往,若是能有大量的石榴和葡萄吃,那該多好。

畢竟,秦異人雖是大量購買,也是不能滿足將士們的需要,行商人數有限,帶的貨物有限,只能讓將士們嚐個鮮。

這一嘗就不得了,將士們從未吃過如此美味的果品,要他們不懷念都不成。

眼下,秦軍終於要向西域進軍了,也就是說,他們可以再度品嚐這些奇異的果品了,要他們不興奮都不成。

“……西域是個美麗的地方,卻是不知華夏禮儀,不尊華夏,今兒,我將率領你們前去西域,把這片美麗的土地踩在腳下,征服西域的蠻夷,要他們尊奉華夏!”秦異人的話沒有什麼王道天命之類的虛言,是赤luo裸的功利之言,卻是能激起將士們的激情。

“征服西域!”將士們爆發出驚天的吼聲。

吼聲直貫九霄,震得地皮都在顫抖。

秦異人拉轉馬頭,一拍馬背,右手猛的舉起,大氣的揮下,率先馳了出去。

“隆隆!”如同雷霆般的蹄聲突然響起,秦軍緊隨秦異人,進入西域,開始了征服西域的征程。

邵運騎著駿馬,來到秦異人身邊。他是秦異人請來的嚮導,在秦異人接觸過的眾多行商中,秦異人最是認可這個邵運。他多次進入西域,對西域極為熟悉不說,更是留上了心眼,對西域的風土人情更是瞭解,一國多大,口眾幾多,他都能記住。更難得的是,一國國君的愛好他也知道。

可以這樣說,邵運就是一本“西域百科全書”,秦異人這才決定請邵運做嚮導。

對於這事,邵運大喜過望,二話不說,一口應承。對於邵運之個從事西域貿易的行商來說,他最是清楚秦軍此次西征的重要意義。一旦秦軍西征成功的話,會為西域貿易提供無上便利。

“公子,這裡剛剛進入西域,還不算苦,再過了數日,就會很辛苦了。”邵運一邊馳騁,一邊為秦異人解釋,道:“若是迷了路,只需要順著屍骨走便成,準會找到綠洲。”

絲綢之路就是用屍骨堆出來,人的馬的駱駝的,一路上不會少。這既是行商艱辛的明證,又是指明方向的路標。

果如邵運之所言,在最初的三五天裡,秦軍一路輕鬆,沒什麼困難。一旦深入之後,就有麻煩了,人煙稀少,有時上百里不見人,只見路旁的累累白骨。

不過,好訊息是,綠洲不少,不用愁沒有地方宿營。

若是在後世的話,這些綠洲早就不復存在了,已經化為莽莽黃沙。

第七天,在一片綠洲上遇到了小宛國。小宛國的口眾不多,不過三四千人,他們有一座小小的城池。這座城池在秦異人眼裡,這不配叫城池,因為這所謂的城池就是用石頭亂七八糟的堆成,沒有章法,更沒有什麼技術含量,能不能擋住野獸都成問題,更別說一支大軍了。

當秦異人他們出現後,小宛國一片驚惶,不知所措。

秦異人派人前去向小宛國國君說明,他們是來自中原的大軍,只要小宛國歸降,就能得到秦國的庇護。

小宛國國君一聽這是來自中原的軍隊,二話不說,立時歸降了。

他之所以如此痛快,是因為他聽說過中原很大,中原是富饒的天堂,中原的口眾比起他的國家的口眾多得太多了。往昔,他還有些不信,這次他信了,因為他親眼看見比他這個國家的總人口還要多得多的軍隊,他不敢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