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秦軍攻城(中)(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秦軍輪番射殺之下,趙軍頂著弩矢,冒著矢雨,好一陣忙亂,好不容易撤了下來。然而,趙軍傷亡慘重,死傷無數,整個城頭赤紅一片,在日光下閃閃發光,說不出的妖豔。
“真是趙括第二!”黃石公不住搖頭,大是惋惜。
對這話,尉繚大是贊成。
要不是信陵君處置失誤,趙軍不會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
“信陵君比趙括幸運,趙括沒有機會改正,他卻有機會!”秦異人笑著再度點評一句。
“沒錯!”黃石公大為贊同這點評。
“世人雖是在譏嘲趙括,據我所知,白起對他卻是讚不絕口。”尉繚點點頭,說了一句讓人驚訝的話。
“此話怎講?”秦異人很是驚奇。
白起是何等樣人?那是戰神,放眼當世,誰也不是他的對手,他的眼界極高,他對趙括讚不絕口,還真是讓人想不到。
這話也正是黃石公要問的,盯著尉繚。
“你們是知道的,我父是魏國國尉,能知曉一些人所不能知的訊息。”尉繚笑著為秦異人解釋,道:“據我父得到的訊息,白起讚揚趙括是一塊美玉,只是沒有良工進行雕琢,若是假以時日,讓他把兵法融會貫通,那麼,趙括必將成為無敵上將,放眼天下,難有敵手。正是因為白起顧忌趙括,這才調集強弩,組成弩陣,專門射殺趙括。”
想想也是這理,趙括在兵法上的見解,就是他的父親趙奢也不能屈。趙奢是山東六國第一個打敗秦軍的名將,而且是在廉頗都認為秦軍不可戰勝的情況下,臨危受命,一戰而敗秦軍,其人的眼光見識那是超人一等。就連趙奢都不能說服趙括,由此可見趙括在兵法上的見解是如何的了得了。
再者,趙括中計,把趙軍陷入絕境,按理說,趙軍對他應該是恨之入骨,欲殺他而後快,不聽從他的號令。事實上卻全然不是這麼一回事,在長達四十餘日沒有吃沒有喝的被圍日子裡,趙軍仍是聽從他的號令,僅此一樁,就足見趙括之才了。
要是換個人,早就被陷入絕望的趙軍殺掉了,怎能聽從他的號令?
但是,趙括缺乏磨礪,人太年輕,銳氣太盛,陡居高位,統領三軍,有些盲目自信,因此而中了白起的計。
可以想象得到,若是趙括在長平大戰中逃過一劫,活下來了,他一定會痛定思痛,不凡的眼界和經歷融合在一起,他必將成為蓋世名將。
正是因為白起看到了這點,這才不計一切代價,要殺死趙括,經過一番努力,最終射殺了趙括,為秦國解除了天大的後患。
“不僅白起對趙括讚不絕口,就是參戰的秦軍將領皆如是,他們一提到趙括,只有四個字:烈烈英風!”尉繚接下來的話很是驚人,道:“據說,在趙括身死之後,不少秦軍將領流淚了,很是惋惜,如此英才卻早逝。”
在被圍的四十餘日裡,趙括不僅能控制趙軍,還能讓趙軍展現出強悍的戰力,給秦軍巨大的殺傷,讓秦軍傷亡不小,這是一個奇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烈烈英風”四字,趙括足以當得。
“後人皆知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卻不知趙括之能也!”秦異人在心裡大是感慨。
就在他們感慨這會,秦軍的攻勢發生了變化。
“猛火彈,放!”王陵在雲車上把邯鄲城頭的情景盡收眼底,只見城頭上已經沒有多少趙軍了,強弩再射殺已經沒用了,是該換一種攻城利器了。
傳令校尉展動令旗,傳下軍令。
秦軍銳士把陶罐朝投石機的鬥裡放,然後用火把點燃,投石機發威,一陣尖銳的嘯聲響起,只見一個個火球出現在空中,劃出優美的軌跡,對著城頭砸去。
“砰砰砰!”驚天動地的碰撞聲中,火球砸在城頭上,四散飛濺,一股黑色的液體出現,流到哪兒燒到哪兒,只片時功夫,整個城頭就是一片火海,烈焰熊熊。
戰國時代,把石油稱為“猛火油”,這是秦國的特產,山東六國都沒有。
中國古代的石油產地是在現代的延安,這在秦國境內。自從發現石油可以燃燒,可以用來製成攻城利器,秦人就把石油用陶罐裝好,點然後,用投石機拋入敵陣中,製造混亂,燒燬敵人。
而山東六國沒有石油,若要進行類似的打擊,就需要在圓石上塗上油脂,再用投石機拋入敵陣,給敵人制造混亂,燒燬敵人,其效率比起秦軍的猛火油就差多了。
猛火彈接連不斷的朝邯鄲城頭拋去,不僅城頭上一片火海,就是城牆後面也是火光熊熊,趙軍難有立足之地。
“攻城!”猛火彈把趙軍逼離了城頭,正是攻城的良機,王陵果斷的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