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匈奴入伏(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頭曼、左賢王還有一眾大臣個個努力思索,都是想不明白。
“該不會是秦軍想要在北方圍殲我們吧?”有大臣信口開河。
“哈哈!”一通嘲笑聲響起,出自單于君臣之口。
“你不錯,這笑話說得挺好的,挺逗人發笑。”單于讚揚一句。
只是,這一句讚揚的話,讓這個信口開河的大臣面紅過耳,恨不得有個地縫鑽了進去。
“這裡是大漠,一馬平川,秦軍就是想要圍殲我們,他們拿什麼來圍殲?”單于一點也不在乎道:“即使我們打不過,難道還不能逃?在大漠中逃走,秦軍就是再多也不能圍殲我們,我們想怎生逃就怎生逃。”
大漠一馬平川。到處都是開闊地。匈奴打不過。還能逃走,這絕對不是問題。
“是呀。”一眾大臣齊聲附和。
他們雖然懼怕秦軍,對逃走這事卻是信心十足,誰叫這是大漠,是匈奴自小生長的地方呢?這是匈奴的家呀,要是還不能逃走,那就是愧為匈奴了。
就是頭曼這樣的精明人也是贊成這話,重重點頭。
要讓他們相信這個大臣信口開河之下竟然說準了。不是難,是很難很難!
要在大漠中全殲匈奴,無異於天方夜譚,就是白起這樣的曠世名將都沒有辦法,更別說單于他們了。
“向北逃,總有弄明白的時候。”單于微一凝思,立時有了主意。
不管秦軍打的什麼主意,只要一直朝北逃走,總會有揭開謎底的時候。
只不過,有些謎底的代價太過可怕。會讓匈奴匹馬無還。
就這樣,單于一行帶著疑問。一步步走向秦異人給他們設下的陷阱。
秦軍騎兵之所以沒有對單于進行窮追不捨,而是重在驅趕,就在於,秦軍的兵力有限。若是對單于窮追不捨的話,就會有很多匈奴漏網。
只要把單于他們趕到隘口裡,就是匈奴的末日,也不怕單于逃走。
一路向北逃跑,終於逃到隘口處,單于不由得大是歡喜,道:“我們有救了!只要逃到陰山以北,秦軍就奈何我們不得。”
自古以來,就沒有華夏軍隊越過陰山的先例,就是趙武靈王大破匈奴,也是在陰山以南進行的。在單于的潛意識裡,陰山是不可逾越的天塹,秦軍斷斷不會越過的。
至於李牧去龍城挖匈奴祖墳一事,那是一小支軍隊去做的,不夠匈奴塞牙縫。
“終於逃生有望了,逃生有望了。”一眾匈奴大臣歡天喜地,發出一陣歡呼聲。
自從與秦軍交戰起,他們就是提心吊膽,心驚膽顫,擔心自己的命運。如今,活命有望,要他們不歡喜都不成。
唯有頭曼的眉頭擰得更緊了,打量著隘口,若有所悟。
“走!”單于右手一揮,威猛絕倫,彷彿回到往昔指揮千軍萬馬衝殺似的。
一行人狠狠抽打戰馬,對著隘口就衝了進去,瞧他們那急迫樣兒,恨不得立時飛過陰山。
頭曼一拉馬韁,停了下來,一雙眼睛瞪得滾圓,死命的打量著隘口,眼中的光芒越來越熾烈,臉上的驚容越來越盛,到後來,搖搖晃晃,差點從馬背上栽下來。
“大單于,莫要朝北去,那是死路一條!快回來!快回來!”頭曼長吸一口氣,強迫自己鎮定下來,衝前面的單于大吼,聲若雷霆。
然而,單于一行早就去得遠了,變成了一個個小黑點,最終消失在視野裡。
“完了!完了!大匈奴完了!”頭曼額頭上的冷汗如同瀑布一般滲出來,臉色蒼白,沒有一點血色,如同在土裡埋過似的。
“太子,你可是生病了?”就在這時,有人問話。
頭曼扭頭一瞧,只見烏孫落策馬而來,一臉的關切。二人的交情不錯,是知交好友,要不然的話,頭曼也不會假冒烏孫落之名去邯鄲參與掄材大典。
“烏孫落,快,換衣衫。”頭曼一邊說話,一邊手忙腳亂的把身上華貴的皮衣裘帽扔在地上,再把身上的衣衫扯得破破爛爛,跟叫化子似的。
“太子,你這是做甚?”烏孫落萬分不解。
“烏孫落,你若想活命的話,就照我的話去做。快,跟我走。”頭曼很是急切。
烏孫落雖然弄不明白他在想些什麼,卻是出於信任,依言而行。先是脫掉身上華貴的皮衣裘帽,再一拍馬背,跟著頭曼,朝東馳去。
“太子,為何不走隘口,而是朝東去?”烏孫落有些想不明白。
“隘口是死路!”頭曼沉聲道:“秦異人好惡毒,他在隘口裡設下埋伏,要全殲大匈奴的勇士,可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