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華夏守土固然是他們的責任,可是,他們上有老,下有小,他們要養家餬口,需要軍餉。//全文字更新速度最快盡在23文學網.//趙國拖欠他們兩三年的軍餉,他們不得不靠舉債度日,一家老小過得緊巴巴的。若是由秦國把這些軍餉補齊,他們的家人就不用再過這種苦日子了,還有比這更讓他們歡喜的嗎?

“公子,你沒騙我們?”有將領仍是不信。

秦趙本是死仇,秦國能發兵前來增援已經難能可貴了,誰敢奢望秦國把趙國拖欠的軍餉補齊?這真的是一種奢望了。

就是李牧都不信。

趙國拖欠兩萬趙軍兩三年的軍餉,算下來亦是一筆不小的金,秦國雖然富強,也不得不掂量掂量。

“是真的!”秦異人明白他們為何不信,笑道:“大秦要一天下,不僅僅是要一疆域,一人心,還要接過你們肩上的抗胡大任!唯有如此,大秦才能真正的一天下!”

這話很有信服力,太有信服力了!

在歷史上,秦始皇統一中國不僅僅是統一疆域、人心、文字、度量衡,還包括抵抗胡人的重任。

蒙恬擊破匈奴,這是接過了趙國抗擊匈奴的重任;王賁追入遼東,嚇退了東胡,這是接過了燕國抗擊東胡的重任;屠睢率領五十萬秦軍南下嶺下,攻入百越之地,這是接過了楚國抗擊百越的重任。

“好!採!”儘管這些趙將對秦異人這個秦國公子沒多少好感,仍是不得不大聲叫好喝采,誰叫秦異人的氣魄大呢?

“好氣魄!好氣魄!”李牧和司馬尚對視一眼,微微點頭,大為讚歎。

抗擊胡人,那是一個無底洞。消耗巨大。若是換一個人,斷不會說出這種話,而是避之唯恐不及。而秦異人竟然聲稱,要接過擊胡重任,還有比這更讓人歎服的嗎?

“你們的糧草、軍械,還有軍餉,不日就會送到。”秦異人揮揮手,道:“你們都退下,我要與李將軍商議軍機。”

秦異人此番前來。肯定是要與李牧商議軍機。事以密成,這等軍機大事,越少人知道越是好,眾將施禮告退:“諾!”

與適才不把秦異人放在眼裡的樣兒截然不同了。雖然還不能讓他們完全歸心,至少他們對秦異人。對秦國生出了好感。

“公子,在下告退。”司馬尚一抱拳,就要退走。

“司馬將軍留步。”秦異人阻止他退出去,道:“還要司馬將軍多出出主意。”

司馬尚雖然沒有李牧那麼出彩,也是一員良將,若能籠絡籠絡,秦異人自然是不會錯失這等機會的。

“謝公子。”能參與這等機密之事。司馬尚還真是意外,也沒有矯情,留了下來。

秦異人吩咐一句,李斯、韓非二人快步進來。與李牧、司馬尚見禮。

李斯和韓非原本想與秦異人一道進來,秦異人把他們留下來,要獨自面對李牧他們的。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一旦成功。可以讓李牧他們更加有好感。

秦異人他們坐下來,圍成一個圓形。

“我剛到北地。對匈奴的情形雖是有些瞭解,還不太熟悉,還是請李將軍、司馬將軍說說匈奴情形。”秦異人緩緩開口。

“公子,如今趕到龍城的匈奴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預期,不下百萬之眾,其中的控弦之士不下五十萬之眾……”李牧當即介紹匈奴的情形,與李崇所說差不多。

聽了李牧對匈奴情形的介紹,秦異人問道:“以李將軍之見,這一仗該如何打?”

李牧是不世出的軍事奇才,聽聽他的見解,非常有必要。

“公子,若是秦國出兵少的話,我們只能謹守城池,不使城池有失便是。”李牧眉頭一挑,如同出鞘的利劍,大為振奮,道:“如今,秦國出兵三十萬,我們不用再守城池,而應當出擊。”

以秦軍強悍的戰力,三十萬秦軍足以打敗匈奴,主動出擊,方能給匈奴更大的打擊,李斯的眼光不錯。

“這裡。岱海!”李牧指著寫放山水上的岱海之地,道:“是最佳設伏之地。”

“岱海?”秦異人眉頭一挑,大是驚訝。

歷史上,有史可查的匈奴第二次大舉南下,就是被李牧在岱海設伏,打得大敗,在十幾二十年間無法恢復元氣。

也正是因為這一戰,匈奴元氣大傷,短時間內無法威脅華夏的邊疆,給秦始皇以有利時機,可以集中全力掃滅六國。

可以這樣說,若不是李牧在岱海設伏,重創了匈奴的話,秦始皇發動的統一戰爭還會有更多的變數,很可能匈奴會如眼下這般,趁著秦國大舉東進之機,大舉南下,攻佔河套之地。

真要這樣的話,秦始皇說不定不得暫停東進,先集中兵力打敗匈奴再說。

“李將軍,岱海固然是好地方,可是,匈奴一定會來嗎?”李斯不善軍事,有些擔心。

“我料定,匈奴一定會來!”李牧信心十足,聲調略高,道:“一是因為岱海處在匈奴南下的必經之地上,匈奴要想攻佔河套之地,不得不從此經過。二是匈奴宿營必要滿足兩個條件,水源和草場。岱海之地,不缺水源,更不缺良好的草場,匈奴一定會在這裡宿營。”

行軍、宿營必須要水源,這點不需要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