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興辦學館一事,不僅僅是教人識字,還得教會他們實務。”秦異人接著道:“大秦要興辦很多學館:工匠可以辦一所學館,可以請徐夫人這些能工巧匠授徒,就有更多的人能學得技巧,大秦的器械就會更加精良;政務也可以興辦一所學館,可以請丞相這些精於政務的人授徒,培養大秦需要的人才;軍務也可以興辦一所學館,可以請白起、蒙驁這些能征善戰的名將授徒,甚至還可以把樂毅請來……”

“天!”秦異人說得口沫橫飛,範睢直瞪眼睛,到最後,竟然叫天了。

實在是秦異人描繪的藍圖太過美好了,美好得讓人難以置信。若真要如此的話,秦國的人才就會更多,不會再缺乏人才了。

“秦之人才主要來自山東之地,這些人才在父母之邦不被人重視,不被重用,不得不遠走他邦,不遠千里來到秦國。”範睢很是感慨,道:“我範睢就更加不幸了,九死一生,差點被魏齊這奸賊害死。非我負於魏,是魏負於我,不得不入秦。”

秦國的人才主要是來自山東之地,官員有三四成來自山東,吏員更是高達六七成來自山東之地,這是一個讓人震驚的比例了。

這事足以說明秦國政治清明,對人才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可以讓人才有用武之地。然而,這也是一個隱患,說明秦國的人才不足。

在當時,沒人重視教育,各大戰國更不會大力興辦教育,為何?一是大爭之世,財力吃緊,連打仗的錢都沒有了,誰還來辦學?二是因為當時的特殊社會形勢,識字的人不多,要想大辦教育談何容易。

正是因為如此,比如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二十二”,因此而美名天下傳,萬古流芳,成為中國因史上著名的教育家。

若秦國出巨資,大舉辦學,培養人才的話,那麼,秦國的人才就會更多,秦國就會更強。這等好處,範睢不會看不出來。

不過,緊接著,範睢又是搖頭,打擊秦異人道:“公子,你這想法雖然好,卻難以實現。軍務政務這倒不難,難就難在工匠之事。你想啊,一個良工要花費心血幾多,方能得一良法?就這樣平白教給他人,他們願意嗎?”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教會徒弟,餓死師父”,這是工匠難處的寫照。若是傾囊相授,自己就沒有飯吃了,為了吃飯穿衣,就要“留一手”,這是中國古代良工的寫照。

一項發明創造要花費的心血那是何等之多,誰願平白傳授他人?

範睢這話切中要害了。

“這又有何難?”秦異人卻是不在乎,笑道:“大秦只需要在秦法中再增添一條‘專利法’便可。”

“專利法?何謂專利法?”範睢第一次聽到這等新鮮名詞,不明所以,不得不請教。

“專利法就是保護工匠的技藝。比如徐夫人他的鑄劍之法,會得到大秦律法的保護。若是有人想鑄劍,要用他的鑄劍之術,就得給他金。”秦異人解釋一句。

“……”專利法有效的解決了工匠藏私的弊端,真要如此做的話,工匠不用再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父”了。有了生活的保障,他們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傳授給弟子。

“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每一樣技藝只能保護一定時間,比如五年十年。時間一過,可以重新評定,若是還沒有比這更好的技藝,那麼可以繼續保護。若是有人已經有了更好的技藝,那麼,就不能再保護了,大秦律法就要保護更好的技藝。”秦異人再給解釋一句。

“好!好!好!”範睢大喜,雙手輕擊,讚不絕口道:“如此一來,工匠就會挖空心思鑽研更好的技藝,大秦的器械就會更加精良,更加好用。”

專利法的另一個作用,就是能夠促進技術的進步。

秦國對技術特別重視,正是因為秦國重視技術,秦國可以把很軟的青銅打造成不遜色於精鐵的武器。秦軍正是使用這些青銅武器,大舉東進,掃滅六國,統一了中國。

正是因為有如此先進的技術,秦國才敢把有限的鐵用在農業上,打造先進的鐵製農具,促進農業的發展,使得秦國更加富足。

秦國在技術上取得的成就,就是兩千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很是震驚。兵馬俑裡的箭簇,其誤差不超過0.02亳米,這是何等的驚人。

專利法對秦國太重要了,可以預期得到,一旦全面推開,會促進秦國的技術大發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