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老三,真的是你?”秦昭王如同風一般從上書房裡衝了出來,滿臉堆笑,笑得一張嘴哪裡合得攏。//一秒記住本站百度搜23文學網即可找到本站.//

“兒臣見過父王。”贏煇推金山倒玉柱一般,雙膝跪地,衝秦昭王重重叩頭,太過用力,額頭撞在地上,發出咚咚的聲響。

“哎呀,老三,你這是何苦呢?快起來。”秦昭王看在眼裡,大是心疼,手忙腳亂的前來相扶。

“兒臣給父王叩頭請安,這是兒臣的本份。兒臣遠在蜀中,不能陪在父王身邊,就叩幾個頭,向父王賠罪。”贏煇不僅沒有起來,反而叩頭更加虔誠,更加用力了。

“咚咚!”額頭觸在地上,發出如同戰鼓擂動般的聲響。

“老三啊,你的孝心,父王知道了。快起來吧,起來吧。”秦昭王既是歡喜,又是心疼。

歡喜的是,哪個作父親的不享受這種親情呢?自己的愛子給自己叩頭,這是孝心,誰都很享受。

贏煇是他的兒子,如此賣力叩頭,他能不心疼嗎?

直到叩完頭,贏煇這才站了起來,一臉的笑容,笑嘻嘻的,道:“父王,許久不見,你更加年輕了,更加英明神武了。”

“你,就你嘴甜。”秦昭王挺挺胸脯,昂起頭顱,笑著在贏煇臉上輕拍一記,很是親暱,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來,進來。”秦昭王執著贏煇的手,拉著他進了上書房。

親手扶著贏煇坐下,為贏煇斟上一杯茶,送到贏煇手裡,這才坐到贏煇對面,睜大眼睛,把贏煇好一通打量,笑道:“老三,在蜀中沒吃苦頭吧?”

“啪啪。”贏煇拍著胸脯,笑嘻嘻的道:“父王,你瞧瞧,看我象是吃苦頭的樣兒嗎?我壯實著呢,苦頭對我來說,那不是問題。”

這般做作,逗得秦昭王大笑,笑得那叫一個歡喜,前仰後合了。

笑過之後,秦昭王這才眉頭一擰,臉一肅,道:“蜀中之地雖是在父王之時成為大秦國土,卻一直是惡山惡水,旱澇成災,難以增長大秦國力,司馬錯當年的謀劃並未成真。寡人派你去蜀中,就是盼望你能治蜀成功,為大秦積累國力。”

四川號稱“天府之國”,那是在李冰治蜀成功之後去了。李冰治蜀最大的功績就是修建了都江堰,自此以後,成都平原旱澇保收,成為天府之國。

然而,在李冰治蜀之前,四川卻是“惡山惡水”的代名詞,因為那裡的人野蠻,不開化,為人瞧不起。更重要的是,因為泯江成災,整個四川一半總是鬧洪災,只要一下雨,十有**就是洪水肆虐;另一半卻是正好與之相反,總是鬧旱災,大旱小旱不斷,一年到頭就見不到幾次雨水。

有了如此惡劣的自然災害,巴蜀之地年年鬧饑荒,動盪不安,為此,秦國朝野曾經發生過爭論,有兩種主張,一種主張是放棄四川,不要這塊險山惡水。另一種主張治理,相信只要辦法得當,總能把四川治理好。

秦昭王權衡再三,最後決定治理巴蜀,為此,把他的三子贏煇派到巴蜀之地去坐鎮。

巴蜀之地並不是秦國的土地,是在秦惠文王年間,司馬錯力駁張儀,力主秦國收巴蜀之地。秦惠文王再三思慮之後,採納了司馬錯的建議,出兵巴蜀,把巴蜀之地納入秦國版圖。

然而,秦國得了巴蜀之地,並沒有成功治理,反倒是越治理越壞了。一直以來,成了秦國的一個巨大負擔。直到李冰入蜀,修建都江堰之後,成都平原這才成為富饒之地,方才達到司馬錯當年的預期。

而秦國要爭霸天下,要一統天下,太需要積累國力了,秦昭王還是對巴蜀抱有一線希望,這才沒有放棄巴蜀。

他把自己的愛子贏煇派到巴蜀去,那是因為他對巴蜀之地寄予厚望。

“父王,兒臣這次回來,就是向父王報喜的。”贏煇大嘴一裂,笑嘻嘻的道:“父王,你可知如今的巴蜀是何等模樣?”

“你說?你治蜀可是成功了?”秦昭王很是急切,身子前傾,一雙眼睛瞪得滾圓。

在李冰治蜀成功之前,秦國的糧賦主要來源是關中之地。關中雖然富饒畢竟只有那麼大,只有“八百里秦川”,再富饒也有個限度,這極大的制約了秦國的發展。若是能夠把巴蜀治理成功的話,秦國的錢糧就會更多,國力就會更加雄厚,與山東爭霸就更加有利了。

更別說,中牟一戰,秦國大勝,讓山東之地元氣大傷,正是秦國大舉東進的良機。若是能得巴蜀之力,秦國就更加有利了,來年這一戰的戰果就會更大。

正是因為如此,由不得秦昭王不急切。

“父王,如今的巴蜀早已今非昔比了,富厚饒給,家家有飯吃,人人有衣穿,巴蜀之人對大秦是感恩戴德,天天向上蒼祈禱,父王長命百歲。”贏煇滿臉堆笑。

“哦。”秦昭王臉上泛著喜色。

“父王,兒臣這次回來,為你帶了幾樣禮物。”贏煇笑得更加歡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