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正中下懷(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劇辛恍然,額頭上滲出了冷汗。
以他想來,秦軍應該第一時間對付楚軍,眼下方知,他錯了,錯得離譜,由不得他不懼。
“這可如何是好?”平原君大懼,臉色蒼白,臉孔都有些扭曲了。
經過長平大戰,趙人破膽;再有邯鄲一戰,趙人最後一點兒勇氣都沒有了,他能不懼嗎?
“我們這是在幫你們,若是你們冒然逃走,那就是送死。”項燕明明是要奪軍,劫持了平原君、後勝和韓開地,還擺出一副大公無私,為你們著想的樣兒,道:“我們大楚的戰車擺在最外面,結成車陣,以此來抵擋秦軍的進攻。你們之軍,就在車陣裡面,養精蓄銳,等待戰機。一旦戰機出現,五國之軍就要奮勇衝殺,大破秦軍。”
戰車笨重,行動遲緩,但也有優勢,那就是可以結成車陣,用來對付騎兵。這點,在漢朝與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全面體現。在漢朝初期,因為秦末戰亂,中原實力大耗,打不過匈奴,對匈奴騎兵沒有辦法,漢朝就大量製造戰車,一遇到匈奴就結成車陣自保。
直到漢武帝革新,改革漢朝的軍略,大量組建騎兵,戰車這才大為減少。
即使如此,戰國也沒有退出漢匈之戰。在“漠北決戰”中,衛青就帶了大量的戰車,橫絕大漠,攻入漠北。當衛青遇到匈奴單于時,衛青就下令,把這種叫“武剛車”的戰車組成車陣,用來對付單于騎兵。直到把匈奴消耗得差不多了,正遇上突颳大風,飛沙走石,兩軍不能相見,衛青果斷的派出騎兵,抄了單衛的後路。單于怕了,甩下大軍,獨自逃生,這就是“單于夜遁逃”名句的由來。
項燕的謀劃很是得當,他用楚國戰車擺出車陣,阻擋秦軍的進攻。以此來消耗秦軍,直到把秦軍消耗得差不多了,五國之軍再趁勢殺出,很可能會打敗秦軍。
即使不能打敗秦軍,也夠秦軍喝一壺的。
“好計!妙計!”劇辛眼中精光閃爍,大是贊成,雙手輕擊。
“這……”平原君、後勝和韓開地原本以為項燕劫持了他們,要讓他們的軍隊去送死。哪裡想得到,項燕是如此謀劃,對他們有利,大是驚訝。
“你們以為此計如何?”春申君頭一昂,胸一挺,衝平原君三人問道。
這謀劃出自項燕之手,與春申君有屁的相干。不過,這是出自楚人之手,春申君極是自得,彷彿這是他的計謀似的。
“妙計!妙計!”平原君、韓開地和後勝不得不讚嘆,這謀劃的確是高明。
“春申君,我們這就回營去傳令。”平原君又想溜了。
“這可不行。傳令這事不需要你們操心了。”春申君右手輕擺,道:“大楚出兵最多,這縱約長非大楚莫屬,這傳令一事是我份內事。”
就這樣,春申君一聲令下,五國之軍立時行動起來,調整部署,一個巨大的車陣出現,如同鐵桶般,只等著秦軍前來。
XXXXXXXX
“隆隆!”秦軍行進間,發出驚天動地的聲響,地動山響,大地都在痛苦的呻吟。
全殲了魏軍,秦軍揚眉吐氣,終於報了一箭之仇,人人喜笑顏開,歡喜不已。
半日血戰,殲滅二十萬魏軍,這任務很是艱鉅,秦軍應該很疲勞才對。然而,秦軍沒有絲毫疲憊之象,反而是鬥志高昂,精神抖擻,恨不得再來幾個象殲滅魏軍這樣的大勝仗。
“快!快!快點!”
“絕不能讓五國之軍逃了!”
王陵騎在駿馬上,駐馬道旁,大聲衝行進的秦軍大吼。
按照以往的慣例,只要有一國之軍吃了敗仗,另外五國之軍就會立時逃跑,有多遠逃多遠。魏軍覆滅了,這訊息肯定會在第一時間傳到五國之軍耳裡,他們會在第一時間逃跑,若是去得遲了,很難追上。
“全力進軍!”
“甩掉負重,輕裝前進!”秦異人也在大吼大叫。
之所以把埋伏選在這片開闊地,除了這裡適合伏擊信陵君之外,還在於可以減少追擊的路程,可以更快追上五國之軍。
“稟中軍司馬,五國之軍並未逃走!”就在這時,一隊斥候疾馳而來,大聲稟報。
“什麼?沒逃?”秦異人眼睛瞪得滾圓,一臉的難以置信。
數十年的合縱,一打了敗仗,不論敗仗大小,只要是敗仗,六國之軍就會逃走。這次,二十萬魏軍全滅,這是天大的打擊,五國之軍竟然沒有逃走,即使以秦異人之明智,也是想不到,大是驚詫。
“太好了!正中本公子下懷!”秦異人緊接著就是歡喜無已。
精彩盡在【網】記住我們的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