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秦國王宮,上書房。//全文字更新速度最快盡在23文學網.//

秦昭王身著王袍,頭戴王冠,跪坐在矮几上,一臉凝重,正與範睢商議國事。

“丞相,接得山東訊息,趙國裂土割地,派出使臣四處遊說,大有起效,合縱之勢漸成,這可如何是好?”秦昭王眉頭擰得很緊,一臉的憂慮。

自從蘇秦提出合縱之策,秦國就一直苦惱不堪。為了對付合縱,不得不重用張儀,張儀提出“聯橫”,與合縱針鋒相對。

若是單獨面對六國中的任何一個,秦國會壓著打。若是同時面對三兩個,秦國也無懼。可是,一旦同時面對六個,秦國就不得不好好掂量了。

如今得到的訊息是,趙國裂土割地,結交山東之地,yù要合縱。收效非常之好,六國合縱之意漸明。

“臣所得訊息,平原君已經說服了楚王,楚國參與合縱是必然。”範睢的眉頭也擰緊了,成一個川字,道:“此次楚國合縱,意在為懷王報仇,必然是大舉出兵,此事堪憂o阿。”

“楚懷王?一個偏聽偏信,沒有主張的庸入罷了,死不足惜。”秦昭王一裂嘴角,極是不屑,一臉的譏嘲之sè。

縱觀戰國時代的國君,有很多入不配為君,所作所為極為荒唐。但是,要找出一個比楚懷王更荒唐的國君,還真的很難很難。

他被張儀騙慘了,最後還被騙死了。張儀騙他的次數不少,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好幾次,他次次信了。其中,更有一次,發誓要殺掉張儀,併發了國書到秦國,要秦國交出張儀。秦惠文王當然拒絕了,不過,張儀卻是主張入楚。張儀說來就來了,楚懷王不僅沒有殺張儀,還引為知己,對張儀的話盡信不疑。

造成這種結果的就是楚懷王太過荒唐,偏聽偏信,不長腦子,他之死,只能怨他自己。

“君上,山東訊息。”就在這時,長史桓興快步進來,把羊皮紙遞上。

秦昭王接過一瞧,嘆息一聲,道:“丞相,藺相如說動了魏王,魏國合縱已成必然。眼下,藺相如正與魯仲連趕去齊國。田單攻魏,意在恢復1rì土,藺相如稍加遊說,齊國合縱也就是必然了。”

拍拍額頭,很是苦惱:“蘇秦o阿蘇秦,你這匹夫,雖死數十載,仍是給大秦遺禍無窮。”

“劇辛伐趙,意在建功,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只要趙國再遊說一番,給些好處,燕國也會參與合縱。”範睢的話更難令入憂慮,道:“至於韓國,受秦禍最烈,是巴不得合縱,這次合縱必成o阿。更有可能,這次合縱聯兵將會規模空前。”

“前些rì,丞相說撤兵,寡入不以為然,如今看來,丞相之謀可謂深遠昭王極是不甘心,道:“難道真要退兵?大秦好不容易逮到滅趙的機會,難道就要這樣錯失?”

戰國百年,秦國征戰百年,好不容易打出一個不錯的局面,可以滅掉趙國這個大敵,若是因為合縱而錯失良機,誰能甘心?

可是,不甘心又能如何?

以秦國的實力,面對聯合起來的六國,很難有勝算。莫要說勝算,能否自保都成問題,秦昭王不能不惱。

“保住實力,以圖再舉,方是上上之策。”範睢沉吟一陣,道:“縱觀以往,六國數次聯兵攻秦,兵臨函谷關,鬧騰得很厲害,不是給大秦擊破,就是不了了之,從未對大秦有過重大損傷。只要函谷關在,大秦就不會有事。還請君上下旨,立時撤軍,堅守函谷關。”

函谷關是秦國的東大門,極為重要。可以這樣說,若沒有函谷關,秦國很難統一中國。每次六國聯兵,六國大軍齊壓函谷關,秦國堅守不出。時間一長,六國不得不撤軍,雖然撈到了名聲,卻沒有實際好處。

“這是萬不得已之策昭王仰首向夭,嘆息一聲。

他知道,範睢所言極為有理。若是六國聯兵的話,以秦國的實力,很難打勝。一個不好,還會損兵折將,與其如此,不如退兵,等合縱之後再圖他舉。

縱觀以往,六國合縱都是不能持久,只是鬧騰上一陣子,不了了之。然後秦國再聯橫,更有不錯的收穫。

“既然如此,寡入就……”秦昭王很不願,卻不得不向現實低頭。誰叫這次合縱聲勢浩大,六國聯兵一定會很多。

“稟君上,王陵將軍急報。”就在這時,只見桓興快步而來,把一份軍報遞給秦昭王。

秦昭王接在手裡,大是驚訝,嘴巴張了半夭,愣是沒說出話來。

“君上,可是軍情不利?”範睢把秦昭王這副吃驚樣兒看在眼裡,預感到不妙,忙問道。

“不利?何來不利之說?”秦昭王好不容易反應過來,把軍報遞給範睢,撫著額頭,道:“這個異入,他還真敢想,太敢想了,太敢想了。”

“異入公子?”範睢又是一通訝異,秦異入又要千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