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民心,何以得天下?秦國要統一的是整個天下,而不僅僅是趙國一國,若是連趙人之心都不能得到,何來得天下人之心?何來一統天下?

“君上,攻心之策雖然收效慢,費時長,然而,卻有一好處,天大的好處。”範睢的話很有誘惑力。

“哦。說說看。”秦昭王大感興趣。

“君上是知道的,秦趙是死仇,長平殺降更讓趙人恨透了大秦。若要說天下間,誰最恨大秦?一定是趙人!”範睢臉上泛著笑容,剖析,道:“若是大秦得到趙人之心,天下人就會感慨,大秦真是仁德,連死敵趙人之心得能得到,還有什麼是得不到的呢?他們一定會心向大秦,大秦的統一之路就會順暢許多。”

這絕對不是誇大之詞,而是事實。

若秦國得到死敵趙人之心的話,將會是一個良好的開端,讓天下歸心,統一之路就會順暢很多很多了。

“照這麼說,攻心之策並非一無是處。”秦昭王想了想,認可了這說法。

“大秦以一統天下為己任,意在結束數百年的戰亂,還天下安寧,國人庶民方能過上好日子,趙人為何如此寧死不屈,誓與邯鄲共存亡呢?”緊接著,秦昭王就是想不明白了。

春秋戰國是大亂之世,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大亂之世,五伯爭霸,戰國力征,黎民苦戰國,苦不堪言。若能結束戰亂,這是天大的好事,秦國的出發點是好的,趙人卻是誓死抵抗,這讓秦昭王還真是想不明白。

說到底,造成這種情況的,正如秦異人所說,秦國並未做好統一的準備。

從軍事上說,統一的條件已經成熟了。長平大戰,秦國把唯一能夠抵擋秦國的趙國精銳全殲,掃除了最大一塊絆腳石。若秦國不顧一切,不惜付出天大的代價的話,完全可以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掃滅六國,統一中國。

然而,這會付出天大的代價,得不償失。

造成這種原因的就在於,政治上遠遠沒有跟上軍事上取得的成就。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秦國並未大舉宣揚,天下人仍在仇秦,不認可秦國,這種局面要到秦始皇採納尉繚的建議,大舉出金,收買讀書人為秦國背書,才有所改觀。

二是因為周天子仍在,天下人無一心。周天子地不過一郡,實力很弱,但是,只要周天子存在一日,他就是天下共主,就是天子,這是大義,這是名份。

“君上,這事要說個通透的話,非三言兩語所能明白,容後再細說。”範睢當然想過原因,他知道這事牽扯的事兒太多了,要說明白,至少要半天時間,甚至更多。

“既然如此,攻心之事不得不為了,那就讓他們做吧。”秦昭王萬分不甘心,卻是不得不強忍著,只得同意進行攻心。

“君上,還有一件事必須得馬上做。”範睢的聲調轉高。

“何事?”秦昭王忙問道。

“攻心一事,費時太長,沒有一年半載的時間,難以成功,說不定會出亂子。”範睢的眉頭緊擰著,道:“山東之地,很有可能趁此機會合縱,大秦不得不慮。”

“合縱?”秦昭王輕蔑一笑,道:“立時發出國書,誰敢參與合縱,誰敢與大秦作對,寡人就滅了誰!”

眉頭一掀,如同出鞘的利劍,殺氣騰騰:“寡人眼下不能滅趙,難道還不能一舉滅了你?”

滅趙這事得慢慢來,不能急了。若是山東之地有誰敢合縱,有誰要與秦國為敵,一定會招來秦國大軍,秦昭王正愁無國可滅呢。

XXXXXXXXX

魏國都城,大梁,王宮。

魏安釐王正在與老繚子商議。

“國尉,你以為大魏該不該出兵?”魏安釐王盯著老繚子問道。

為了出兵不出兵之事,魏安釐王差點把腦袋想破了,卻是沒有主意,只得把很不想見的老繚子請來商議。

“君上,邯鄲隨時可破,大魏不能再猶豫了,得立時出兵!”老繚子眼中精光一閃,道:“即使他國不出兵,大魏也要出兵!趙國一滅,下一個就輪到大魏了,大魏絕不能置身事外。”

“不出兵不行啊!”魏安釐王終於下定決心,道:“召晉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