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坐困邯鄲,可有猛志?”呂不韋對秦異人的看法有些改觀,不敢輕視,語氣頗為恭敬。

“有又如何?沒有又如何?”秦異人的回答相當巧妙。

“若公子無猛志,不過是老死邯鄲罷了。戰國百年,七大戰國力征,質子死者十之八九,不是橫死,便是老死異國他鄉,能回故土者十不存一。”呂不韋不愧是梟雄之才,一來就是危言聳聽。

若是換作前任的話,一聽這話,必然是毛骨悚然,恭敬求教了。這也是呂不韋期待的事兒,然而,讓他失望的是,秦異人連眼皮都沒有抬一下,好象沒聽見似的。

“若公子有猛志,呂不韋不才,願助公子一臂之力。”呂不韋心中好一陣訝異,只得往下說。

“你要如何助本公子?”秦異人的目光終於移到呂不韋身上。

這是一個不小的進步,正是呂不韋期待的結果,他絕不會放棄,忙道:“公子但有所需,呂不韋必定盡心盡力,一力為之。”

這話的意思就是說,只要秦異人需要,他呂不韋就會做到,這是誇下海口了。

“先生是商賈中人,本公子雖不從商,卻知商賈之事:無利不起早。先生願以大財力助本公子成就猛志,先生欲從本公子這裡得到什麼?”秦異人目中精光閃爍,盯著呂不韋。

呂不韋大是驚訝,一句“無利不起早”正是商賈的最好寫照,他萬萬沒有想到,秦異人竟然有如此定力,在巨大的誘惑面前不動聲色。

“公子說笑了,呂某無求,只是不願公子大才埋沒。”呂不韋精通進退之道,此時應該以退為進,引誘秦異人上鉤,主動開出條件。

然而,秦異人接下來的話讓他的盤算落空,只聽秦異人道:“本公子深知一個理:有得必有失!本公子要得先生之助,必要有所付出。先生若是無所求,自願助本公子,這是天大的謊言,就連童稚都不信。先生虛言相欺,送客。”一揮袍袖,好象在揮趕蒼蠅般。

“有得必有失!”呂不韋又是一通驚訝,這話精闢啊,他平生頭一遭聽聞,不得不細細品味。

“且慢。”呂不韋知道瞞不過秦異人,只得開出條件,道:“若公子能成就猛志,給呂不韋一官半職即可。”

這話的水份就大了,若秦異人能成就猛志,呂不韋出力又大的話,給他的官兒能小嗎?必然是大官,甚至是丞相都有可能。

狐狸尾巴露出來了,秦異人心中暗笑,嘴上卻道:“先生當知,秦國與山東六國不同,秦國任官唯賢,不唯親,即使先生入秦,若無才能,亦不能為官。”

秦國以一敵六,大戰山東六國,越戰越強,根本原因就在於秦國政治清明,舉賢任能。而山東六國之所以越來越弱,就在於六國任人唯親而不用賢,這從秦國任用的丞相就知道了。

自秦孝公變法開始,秦國任用的丞相商鞅、張儀、範睢,都來自山東六國,都是山東六國不能任用的大才,他們在山東六國無用武之地,到了秦國就能大展身手。

在當時,有一個成語叫“魏才人用”,說的就是魏國的人才別國在用,這個別國主要是指秦國。

呂不韋聽出秦異人話裡的意思,更加鬱悶了,暗自想道:“我呂不韋把呂氏商社發展成僅次於五大商家的大商家,靠的就是‘奇貨可居’四字,這次謀國也不例外。可是,瞧這模樣兒,誰是奇貨?誰又在居奇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