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人才爭奪戰(第2/2頁)
章節報錯
燕國是很弱小的戰國,加之地處北方不毛之地,就算有人才也不會來燕國,用得著出那麼大力氣嗎?
“君上,一國之力才出兩千金,這事兒傳出去,定會天下笑。”劇辛一愣,暗想你用於享樂的金比這多得多呀。
“上卿嫌金少不好辦事,是吧?那就再加一千金吧。”燕孝王甩甩袖子,不耐煩了,大步而去。
XXXXXXXX
魏國都城,大梁,王宮。
魏安釐王正與丞相須賈對飲,一邊飲酒,一邊大發牢騷。
“這個秦異人好大的手筆,竟然不惜重金,網羅人才。”魏安釐王把手中青銅酒爵一放,冷笑道:“可是,這與我們魏國有屁相干?說到人才,哪國能與我們魏國相比?我們魏國有的是人才!”
這雖是牢騷話,卻是一句大實話,七大戰國中,論人才最多的必然是魏國。從魏國走出來的人才很多,名動千古:張儀、樂毅、範睢、尉繚、龐煊,都是一代人傑。
這些是魏國土生土長的人才,還有很多想在魏國出仕,卻最終沒有被重用,或者是用而不終,不得遠走他邦:吳起、商鞅、孫臏,就是這樣的人。
魏國不僅不用人才,反而還要害人才,孫臏就是在魏國被龐涓所害,差點送命,不得不裝瘋賣傻逃回齊國。
商鞅更是有“薦賢殺賢”的典故,公叔痤在死前向魏惠王舉薦商鞅,要他重用商鞅。魏惠王不聽,公叔痤立時改口說,既然不用,那就殺了他,免得商鞅投奔他國,成為魏國的心腹大患。
送走魏惠王后,公叔痤立時把商鞅找來,說他先公後私,要魏王殺商鞅,商鞅有性命之憂,趕緊逃吧。商鞅笑言,魏王不用你之言而重用我,更不可能因你之言而殺我,留在魏國沒事。後來事實證明,商鞅算得完全正確。
吳起是用而不終,有始有終的只有一個龐涓。
“可是,天下都望著呢,若我們不參與,必為天下笑,不得不參與啊。”魏安釐王萬分不願,道:“丞相,你就走一趟邯鄲吧。再資助八千金吧,魏國不僅人才多,金也多的是。”
XXXXXXXX
楚國都城郢,此郢非舊都,而是新都,即壽春。
因為白起攻破楚國都城,楚國被迫遷都壽春,仍是稱郢。
楚考烈王正與令尹春申君在議事。
“哦喲!君上,此次掄材大典,楚國不能不參與,而且還要大張旗鼓參與,不能讓虎狼秦人獨得美名。”春申君一口軟軟糯糯的楚地口音,開口閉口必“哦喲”。
“哦喲!”楚考烈王與春申君私交甚篤,他能當上這楚王,春申君沒少出力,如春申君一般無二,開口必是“哦喲”,道:“令尹所言極為有理!這事,就有勞令尹走一趟了。令尹出馬,方顯我楚國對此事之重視。”
楚國的官制與中原不同,自有一套官制,令尹相當於中原的丞相。春申君是“戰國四公子”中人,是名滿天下的賢公子,更是令尹,他去方能顯示楚國對此事的重視。
“謝君上!”春申君大喜,此次出使,必然可以撈到足夠的美名,他的權勢就更加穩固。
“哦喲!我們楚國五千裡之國,地大物豐,金多的是,這出手不能小氣,不能讓天下人笑話,就出兩……還是讓秦國獨佔鰲頭吧,我們就出九千金,居第二位吧。”楚考烈王很想出兩萬金,在這事上壓過秦國,一想到秦國的風頭不能搶,只能把到嘴邊的話嚥下。
“哦喲!君上聖明!”春申君忙拍他馬屁。
XXXXXXX
韓國都城,新鄭。
韓桓惠王衝丞相韓開地道:“就有勞丞相走一趟邯鄲了。嗯,這金嘛,寡人就出五千金。韓國地小民弱,五千金不是小數目了,一定會感動得士子奔向大韓吧?”
說到此處,自鳴得意,衝韓開地問道:“丞相,你說寡人這一奇計可妙?”
“妙!妙!妙!”韓開地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區區五千金也稱奇計,那萬金又稱什麼呢?然而,他還不敢不順著韓桓惠王的話誇讚。
XXXXXXX
邯鄲,趙孝成王撫著額頭,道:“這個秦異人了得,他竟然把這事做成了,弄得天下皆知。要是大趙不參與的話,一定會被天下人笑話。平原君,這事就你來主持。”
“諾。”平原君忙應道。
“長平大戰後,大趙被消耗一空,沒錢沒糧了,可這金也得出啊,還不能少了,就三千金吧。這金是少了點,不過,在邯鄲舉行,總得要地要房吧?這就由大趙來出吧。”趙孝成王很是苦惱,三千金對於眼下的趙國來說實在不容易。
“不過,你得趁此機會多招攬些人才!長平大戰後,大趙要想重振雄風,太需要人才了。”趙孝成王倒是真心求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