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那些年死去的女孩》在林鬥煥的熱潮下開始上映,這部偏小眾的刑偵電影居然取得了不錯的票房,甚至在上映之後,口碑也在持續走高。

雖然這部電影的監督說過,影片只是參考了華城案件,並沒有採用其中真實的案例,甚至在情節上,編劇和監督也加入了自己大量的想象。可很多觀眾還是情不自禁的會帶入進去,把電影中所描繪的那個故事當做是當年真實案例的再現。

這種把電影當成紀錄片兒的想法,在觀眾當中並不在少數。究竟原因,主要是電影中營造的那個氛圍。在經歷過當年韓國那個年代的人看來,簡直是太熟悉了。

雖然很多人不願意再觸及當初的那段經歷。可是隨著新聞中不斷的提及這部影片,有一些事件的當事人還是忍不住走進了電影院。

這一天,在首爾特別市的一家影院裡,一位特殊的客人默默的走進了電影院裡,隨後他有些侷促的找了個靠前的位置,然後坐在了座位上!

這位客人不是別人,正是當年參與過華城案件調查的警官金久哲。

今天這場電影,是電視臺的人邀請他來觀看的。因為這段時間隨著電影的上映,華城系列案件,這起深埋在韓國人記憶深處的未解決案件,又重新引起了大眾的關注。

金久哲有些侷促的坐在影院裡,隨著電影開始放映,他的臉上表現出了複雜的神情。而跟隨的記者則透過攝像機,捕捉到了這一情感!

開場之後,就像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一樣,金久哲很快就感覺自己好像被拉回到了那個熟悉的年代。

一切都宛如當年一般,熟悉的農村生活,熟悉的電臺廣播,熟悉的軍警憲兵,隨著兇案的發生,平靜的生活也被打破了。

現場混亂的調查讓金久哲的臉色看起來有些難看,不過他不得不承認,當年的警察的確是那樣的一種工作狀態!

隨著劇情的推進,那種兇手把警察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壓抑感又再度湧上了心頭。

隨著電影來到了最後,導演在片尾設定了警察和兇手穿越時空的對話場景。

“那個人問哪裡可以買到豆腐?”

“豆腐嗎?”

聽到這句話,鏡頭前的餅叔露出了釋然的神情!

……

影片結束之後,隨著放映廳裡的燈光亮起。金久哲卻坐在座位上,久久的不願起身。

直到影院裡最後一個人離開,電視臺的記者才伸出話筒採訪道:

“金警官,您對這部電影打幾分?”

“五分吧!”

“五分嗎?那就是不及格了?請問這是為什麼呢?”

“哈,我不知道這部電影的編劇是怎麼想的,他根本就不知道這起案件當年有多難!”

“請問警方當年為什麼會停止追查呢?”

“因為偵破成本!華城案件的嫌疑人後來突然停止了繼續作案。而我們手上還有其他的案件需要偵破,媒體總是盯著那些破不了的案子,可不知道的是兇手從那以後已經十幾年沒有作案了,對社會的危害已經降低到忽略不計……”

眼看著金久哲站在警察的立場上為自己辯護,開始越說越激動。記者的眼神也興奮了起來。

什麼叫好新聞,能引發衝突,最好能搞的天下大亂的才能叫好新聞。這個退休警察的話,傳到受害人家屬耳朵裡,真不知道那些家屬會怎麼想!

於是就這樣,退休警官金久哲在看完電影之後破口大罵的採訪就這樣透過電視臺播放到了全國。很快,受害人團體就開始出面,要求警方必須道歉!

……

“道歉!必須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