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這樣的心思,伊斯特伍德享受著日本人如眾星捧月一般的熱情,漫步在拍攝現場。

說起伊斯特伍德,早在年輕的時候,剛踏進好萊塢的他,就以硬漢的形象,在好萊塢站住了腳。

當年,他是西部片裡的大明星,他所主演的大鏢客系列三部曲。至今都是被人津津樂道的西部片經典之作。

不過我在中年之後,已經厭倦了硬漢形象的他,開始嘗試各種不同的角色。可惜的是,一直到50歲,大家還是喜歡他在熒幕中那種強硬的感覺。這就導致他不得不告別前臺,轉身投入幕後工作,於是接連拍出了幾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成功轉型成了好萊塢知名的大導演。

從演員轉型成為導演,伊斯特伍德讓自己的藝術生命成功的延續到了二十一世紀,看著昔日裡那些和他在西部片裡一起打拼過的老夥計,一個一個的被這個時代所拋棄,伊斯特伍德經常會慶幸,慶幸自己當初沒有沉醉在西部片的成功之中不思進取。

“伊斯特伍德先生,那邊就是我們正在拍攝的大河劇《江戶十二時辰》的現場了!”

“哦,nice!看起來不錯!”

伊斯特伍德看著遠處留著禿頭造型的傢伙,穿著像裙子一樣的戲服,只感覺一陣搞笑。

“這就是所謂的大場面嗎?好萊塢上個世紀就不這麼拍戲了。”

雖然心裡感覺不屑,但是出於禮貌,他也不多說什麼,只是嘴邊帶著玩味的笑容,打算看看大洋彼岸的日本同行,到底要怎麼拍這場猴子戲。

“點火!”

現場的監督排程著演員。隨著他一聲令下,片場的四周頓時燃起了熊熊烈火。

“開鼓風機!”

監督又是一聲令下。大火藉助風勢開始越發的熊熊燃燒了起來。就在這時,從遠處一隊騎兵列著一字長蛇陣快速的奔跑而來,每個人的身後都插著一杆旗幟。

看到這一幕,伊斯特伍德突然臉色一變,神情也變得嚴肅了起來。

他突然覺得,自己好像看到了點有意思的東西。

其實伊斯特伍德不知道的是,這場重頭戲,京介不但參與了劇本的創作,甚至還在鏡頭排程和場景設計上,給出了很多的意見。尤其是這場戲,京介可是從黑澤明的電影借鑑了不少內容。

知道黑澤明為什麼被叫做電影天皇嗎?因為它可以在調動有限的人力和資源的情況下。拍出蘇聯導演需要調動軍隊才能呈現的效果。

而萬幸的是,在這個平行時空裡,日本電影界並不存在黑澤明這樣的人物。

所以當伊斯特伍德第一次看到了黑澤明式的場景排程,那又怎麼會不覺得震撼?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