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千古一帝(第1/3頁)
章節報錯
袁清清走出實驗室的時候,天色剛矇矇亮,空曠的玉山校區內晨露瀰漫。
她摸著口袋裡那張帶著體溫的丹方,低著頭,就要朝大門而去。
走道上依舊寂寥,不過在她繞過書閣往門口走的時候,迎面卻撞上了兩個人影,居然是吳皓和肖遊宇。
兩人好像是剛準備去辦公樓,見著她,也顯得有些吃驚。
“你怎麼也回來了?”吳皓向她問。
“身上帶的丹藥用完了,回來取一些。”
袁清清想了想,還是沒說出那張特別的丹方的事情,轉而又朝他倆道:“你們呢?”
旁邊的肖遊宇道:“關於這次城裡出現的妖潮,官方那邊已經鎖定了真正的源頭,想委託學校調查,我們就回來傳個信。”
“按他們的說法,這個源頭所在的地點,很可能是在麗山秦始皇陵內部。因為地址敏感,不可能進去太多人,而且現在官方內部也出了些問題,有些修為的高手都在接受審查,所以就交給了學校處理。”
“秦始皇陵…”
袁清清輕輕點頭。但凡安城本地人,從小都是聽著三皇五帝的故事長大的,她當然也知道那座神秘陵墓的意義。
史書有,始皇滅六國一統中原,繼而做到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地同域、量同衡,可以說是奠定了華國數千年曆史的根基,稱為“千古一帝”絲毫不為過。
而在他一生碩果累累的功績當中,其陵墓又是最不可思議的成果之一。
據說,秦王嬴政十三歲即位,自即位之日起,便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墓,動用全國能工巧匠數百萬人,耗時三十九年才得以完成,可謂是東方版的金字塔。
據史學家勘測,始皇陵坐落於安城外甜陽邊的麗山,佔地達五十餘平方千米,光陪葬坑就達到一百八十餘個,其中陪葬品奇珍異寶數量浩如煙海,大名鼎鼎的兵馬俑便是其中之一。
早在數十年前該陵墓被發現之時,便吸引了無數考古學界的目光,幾十年來不知道多少人為其迷得魂神顛倒,但始終未能如願。
原因無他,只因國家對此有嚴格限制。
一般陪葬品擱置千年,各種材料早已如風中殘燭般脆弱。在封閉的墓中尚相安無事,然而一旦重見天日,其價值可能在瞬間化為泡影。
就拿兵馬俑舉例:現今人們想起那些陶俑陣,腦中第一反應都是一群灰撲撲的土色泥人。但實際剛剛在出土之前,所有的陶俑都是色彩鮮豔、栩栩如生。
只不過,在其問世之時,附著其上的顏料一旦接觸空氣,幾秒內便氧化褪色,便也就成為今天所看到的樣子——塗料尚如此,更不要說常見的青銅器、玉器乃至其它的珍寶。
正因為這樣,類似這樣的帝王陵墓受到華國官方的嚴格保護,全是為了保護那其中珍貴的歷史遺產。
華國現有的考古發掘,也不過是以保護性開發和搶救性開發為主(如意外發現古物坑、或是發現盜墓盜掘等行為後,對其中已經暴露的文物進行搶救)。法律條文上已經明確寫了,至少百年內,相關帝王陵墓是絕對禁止開發的。
當然,靈氣復甦之後,曾經不可逾越的規則也產生了些許動搖。
幾個月之前,安城市文物局中還有人向官方提出報告,試圖構建一個工程用大陣的模型,專用於各式考古現場。
那份草案的大致思路是,改進現有的封印陣法,在不妨礙內部人員作業的前提下下,做出一個以靈力為基的密閉結界,範圍根據現場需要調整。
這樣一來,專家便能在結界內部處理出土文物,而不必藉助苛刻的真空儀器來創造條件,等於隨地帶了個考古實驗室。
別說,那份草案在考古界還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崑崙大學內也有對考古感興趣的學生試圖參加那個專案,只是最後因為可行性和經費限制,立項沒能透過,便只能作罷。
結果天有不測風雲,現在,由於安城的魍象之災,人們的目光不得不再度回到了這帝王陵墓上。
在初步確定目標後,官方馬上聯絡了陵墓所在地的麗山附近的觀察站,連夜派遣監測人員過去。
結果顯示,麗山附近的確出現了與城內魍象相似的靈力波動,這似乎已經印證了他們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