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地產開發商們都很善於玩空手套白狼。

開發商會先向銀行貸款拿地,然後支付一點前期費用啟動專案,建樓的事情外包給工程方,很多地產商都要求工程方自己墊錢出力,樓建了一部分就開始賣,錢收上來後就繼續蓋, 一邊蓋一邊給工程方分批結款,直到整個樓盤全部銷售完畢,工程方才能收到結算的尾款。

這種商業模式註定了地產商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錢會越借越多,只要會營銷加上質檢過得去,出不了大岔子,高負債是全行業共同的特性,關鴻地產也不例外。

關鴻地產的危機來自於政府前不久出臺的“三條紅線”。

“三條紅線”具體是指:

1、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

2、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

3、現金短債比不小於1倍。

“三條紅線”的意義在於透過降低房地產企業的資金槓桿,從而降低其經營風險, 從而保證房地產行業的穩定執行。

如果我們將國內的房地產企業類比成一個人,這個人為了走馬圈地建房子經常借遍所有親戚朋友的錢,總是透支信用卡,儲蓄卡里又沒剩多少現金,消費和投資都非常激進。

這個人原本不想這麼幹,但當市場上其他人都在這麼幹的時候,他就不得不這麼幹,這時大家長就要出來管管這幫孩子,給所有人定一個標準,讓他們保證賬上現金的充足率,讓他們借債收斂一點,總是玩火遲早有一天會玩到自焚。

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企業,風險意識必須有,經營底線必須有。

監管層根據“越線”的數量,將房企分為“紅橙黃綠”四檔,並以此決定其融資時有息負債的上限。

未“越線”的綠色檔房企, 有息負債年增速上限為15%;

黃色(一個指標越線)和橙色(兩個指標越線)的房企,年增速上限為10%和5%;

紅色(三個指標均越線)檔房企不能新增有息債務。

關鴻地產屬於黃色,一個指標越線,它的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

現金短債比=貨幣資金/報告期末短期負債×100%。

如果該指標大於1,說明企業賬上的貨幣資金大於短期負債,沒有短期債務風險。

現金短債比越大,表明企業短期還債能力越強。

“目前我們關鴻地產賬上的現金比短債已經小於1,越線了。”關鴻偉跟關莎強調,“爸爸頭疼得要死都不知道去哪裡搞現金,這時候怎麼給你錢?”

“爸……您這麼經營也太激進了……”關莎說。

“喲喲,才創業多久啊都教育起爸爸來了,來來來!你來坐坐這個位置!”關鴻偉氣不打一出來,“貸款是金融資源,只要能借,當然是越多越好,又不是沒本事開發,這錢你不多借別人就借了,從02年到去年都是一樣,這是金融紅利, 紅利得抓住,得搶的你懂不懂?”

關鴻偉說的是事實,由於所有房企都想吃金融紅利,就會瘋狂拿地建樓,不知不覺銀行體系的錢被房地產佔用過多,其對實體經濟(非房地產)的擠壓可想而知。

當一種不合常理的現象被演繹到極致的時候,國家必然會採取相應措施。

關鴻地產面臨不小的降負債壓力,關鴻偉要麼減少短期負債,要麼提高現金比例,但偏偏今年房地產市場遇冷,現金回流速度較慢,沒有足夠的現金哪來的錢還債?

關鴻偉正為這事兒發愁,聽女兒張口就要錢,他自然心情更差。

平心而論,關鴻偉也想幫關莎,他其實遠沒有他嘴上說的那麼狠心,但他無能為力,關家所有可以呼叫的資金都已經砸進了關鴻地產,但缺口仍然存在,如果這個資金缺口補不上,集團未來的發展速度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咱家是黃色,意味著明年有息負債增速只能是10%,說白了就是你越沒錢,就越不讓你借錢,人家‘綠色’的增速允許到15%,差5個點能幹的事兒完全不同,如果咱們不趕緊想辦法轉綠,過不了多久肯定要被那些‘綠色’吃掉,這個行業會越來越向頭部集中。”

關莎嚥了咽口水,父親所面臨的問題她聽了就怕,她怕是因為她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