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傑剛掛完蕭幹星蕭大媽的電話,神經還沒反應過來,就接到了來自葉桃渡總經理方耀文的來電。

該姓方的總經理喜歡戴著白色的運動帽,帽簷下是一個大框眼鏡,一身肥膘。

他臉上的肉也挺厚,厚到大框眼鏡在他的臉頰肉上直接壓出了兩半圈紅印。

方耀文第一次在金權投資集團會客室見蕭傑的時候是這樣的穿搭,之後的每一次也大體如此,就如同蕭傑基本也都是深藍t恤和牛子褲的搭配,大概這就是大多數男人不拘小節的共性。

方耀文這個人總體而言不太好相處,即便蕭傑每一次見面都為其解決了至少一個企業重大問題,但整個解決問題的過程雙方都並不愉快。

就比如蕭傑第一次將胡海介紹給方耀文時,方耀文極其排斥,之後還不停打電話向蕭傑抱怨胡海的營銷戰術,抱怨倪蝶太過自我,深度合作起來有些難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侷限,方耀文的長處是會做產品,會定位市場,有深厚的從業經驗,但恰恰就是因為他從業多年,思想很大程度上被固化,擁抱時代創新的速度相對來說比較慢,就像傳統燃油車車企也很難一下子調整企業模式,結果被很多電動車公司彎道超了車。

正因為方耀文是這樣的人,故他的每次來電對蕭傑都形成了條件反射,頭痛的條件反射。

“喂?方總。”蕭傑還是很禮貌地接起了電話。

“蕭總,目前海外市場開啟了!我們在東南亞的色彩實驗室設計圖也做好了!”方耀文的聲音很激動,“我真是……不知道怎麼說了,以前是我性子急了些,我要好好謝謝蕭總您,謝謝您給我介紹了胡總這樣優秀的營銷專家,我現在才體會到年薪100萬的人相比於年薪10萬的人,給公司創造的收益不止10倍,胡總確實專業。”

方耀文話音裡透著滿滿的誠意,蕭傑聽得出了對方這感謝是發自內心的。

“方總客氣了,葉桃渡本身就是一家很優秀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很強,您的客戶群定位得也很精準,走出國門幾乎是必然的。”蕭傑的回應一如既往的謙遜。

兩人深聊了半小時後才結束了通話,蕭傑坐著沉默了很久,他耳畔不停回想起方耀文那些感謝的話,這些話竟讓蕭傑的眼眶有些發紅。

從事風險投資行業這麼多年,蕭傑最感動的時刻不是他順利搶到了優秀企業的入場券,不是他培育長大的企業被其他投資機構瘋搶,甚至不是手裡的企業敲鐘上市,恰恰是這種安靜的夜晚,一句發自肺腑的謝謝與一個優秀企業真正的誕生。

此類的感謝蕭傑之前也聽過,而且是面對面的,他永遠記得企業創始人拍著他的背時看著他的那種眼神。

那些眼神裡包含的情緒很多,有企業順利度過危機後的如釋重負,有對於蕭傑以及他所屬團隊的賞識,也有對公司現在所做的事情以及將來要做的事情的信心和決心。

在外人看來充滿銅臭味的工作也就在那時,變得偉大起來。

蕭傑其實內心特別明白,他之所以能促成胡海加入葉桃渡,最大的原因不是因為他是蕭傑,而是他的背後是金權投資集團,他的職位是青陽分公司總裁以及他依靠這家公司所管理的資金所做出的一些歷史成績。

從某個角度上說,蕭傑這幾年做的幾乎所有事情都需要依賴資本。

資本本身蘊含著無窮的力量,但推動資本力量的內生動力只有兩個字:逐利。

很多企業家都覺得資本既可愛又可怕,可愛是因為它能將一家公司身上的優點快速放大,讓所有人都看到;可怕的是資本只要能逐利,便沒有立場,沒有人性,不計後果,是一把徹頭徹尾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而蕭傑自認為他的工作便是讓資本在逐利的過程中有立場,有人性,甚至充滿善意。

當善意遇到對的人,總能摩擦出耀眼的火花。

對於葉桃渡而言,胡海就是對的人,只不過這樣的人在人才市場上非常稀缺,蕭傑常常為了幫公司找到這樣的人而不得不1對1單獨面試,有時候面試時間竟長達四五個小時。

好在,蕭傑的努力到目前看到了好的結果,雖然是為數不多的好的結果。

想到這裡,蕭傑呼了一口氣,他將身子靠在電腦椅子上,嘗試著將整個人放鬆下來,讓思緒不再去想因為胡氏科技破產給他和金權帶來的負面影響。

風投圈的流言蜚語一般很少會出現在自家辦公室裡,但卻一定會出現在競爭對手的會客室中。

“你們應該聽說胡氏科技了吧?清算了,金權也不是投什麼都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