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行在午夜前又調研了兩家民營書店。

一家佔地面積非常大,足足兩層樓,藏書差不多有青陽大學圖書館藏書一半。

書店提供寬敞明亮的公共閱讀區和閒適優雅的沙發討論區,奈何坐在沙發上的人並沒在討論,而是翹著二郎腿瘋狂地自拍與修圖,原因是書店裝修美觀大氣,照片背景還可以被各類書籍裝點得富有濃厚的文化氣息。

另一家民營書店小巧精緻,色調以咖啡屋的暖黃為主,店裡的牆紙顏色類似胡桃木,搭上古樸的桌椅和雕刻精美的油燈,透著滿滿的中世紀英倫風。

在這家店裡看書的人確確實實在看書,不過他們桌面上人手一杯咖啡,青煙嫋嫋。

在回家的路上,任天行五味雜陳,他去的是書店,但與他記憶中的書店截然不同。

任天行記憶中的書店更像青陽圖書批發市場,裡面的人只為了看書和買書才出現在那裡,但這兩家民營書店給任天行的感覺就是:一家是網紅打卡聖地,一家則赤裸裸的就是個咖啡廳。

理科畢業的任天行曾經內心也是個偽文青,少年時的他課間偶爾到走廊上透口氣,當他看著老樹上的青蠶與麻雀,也曾短暫地夢想過自己以後說不定可以霸氣地輟學,開一家書店。

只不過這個時代,任天行此類想法的生命週期只能如曇花綻放般短暫。

瞭解了圖書市場生存慘狀的任天行,慶幸自己最終沒成為真文青。

中國民營書店起步於80年代,輝煌於90年代,跨入新世紀後這個行業就進入了長達10年的調整期。

終於在2010年,電商圖書網上價格戰加劇了民營書店的衰亡,網上的書一家比一家便宜,為了引流擴大使用者群,四折三折的書比比皆是,有些書甚至只要你註冊賬戶就白送上門,這樣的價格戰之於實體書店,就像在一個癌症早期病人胸口上連捅三刀致其立刻死亡一樣殘忍血腥。

隨後,實體書店沒有任何懸念地掀起了一波令人觸目驚心的倒閉浪潮。

北京最著名的人文學術書店,以及號稱擁有全國最大連鎖渠道的民營連鎖書店在兩年內相繼停業,此外各大一線城市原先很火的實體書店也沒能撐過2011年,這些都標誌著實體書店冰河時代正式來臨。

這些書店的命運似乎比任天行要悲慘許多。

任天行想著自己雖然窮,但也不至於活不下去。

如今入職第一年的他,到手工資不到7000元,這7000元中的一半得付房租和水電網,剩下的一半是吃飯,購買生活用品以及買奶茶。

任天行銀行卡里的每月結餘有時幾百塊,有時遇上個老同學聚會吃飯或者父母生日買個體面的禮物,這點結餘也就蕩然無存。

有句話的確是真理:青陽賺錢青陽花,一分別想帶回家。

當任天行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雁子谷小區,出了電梯正往自己的出租屋走時,遠遠就聽見從關莎房門裡傳來的兩個女人撕心裂肺的叫罵聲。

“我就是想創業啊!我自己是自己老闆我看誰敢炒了我!我才不要跟你一樣,每天忙死忙活地幫別人打工!”

“我怎麼了我?我靠自己的雙手掙錢,從不欠債也不靠家裡,正因為這個世界上有無數個我這樣勤勤懇懇的人,你們這些創業者才有人幫襯!事業才有可能做起來!”

“那就我走我的陽關道,你過什麼橋我也管不著!你沒事少煩!”

“我只是好心提醒你工作經驗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