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專業、有公信力、熱愛自己所做的事情,並且能夠每日直播對外輸出她對於口紅的獨特看法,這所有的一切造就了倪蝶在口紅營銷圈裡的非凡影響力。

KOL這個詞後來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應用,比如公眾號大V,短影片達人、私家美妝博主、遊戲UP主或者明星藝人等,只要這個人能在某方面對一大群人有所影響,就會被人稱為KOL。

這些KOL因為做的內容有大量的人關注,追隨者眾多,因此他們自然而然就會被各路商家盯上,隨後粉絲們便會發現自己關注的大V釋出的內容不再純粹,而是植入了各類廣告,有些KOL到最後乾脆內容也不做了,直接赤裸裸地推銷產品。

比如某些公眾號寫手把自己公眾號寫火了之後,成了KOL,就開始在文章裡植入廣告。

良心點的KOL植入的廣告好歹還跟文章本身有點關係,沒良心的KOL直接複製商家的廣告文案,然後貼上在自己文章末尾,牛頭不對馬嘴。

當然,有的KOL還可以再懶一點,乾脆文章都不寫了,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推廣告。

任天行總結到這裡,算是徹底弄懂了什麼是KOL,然後他發現,只要理解了KOL,KOC這個概念也就不難了。

KOC全稱為Key Opinion&ner,即關鍵意見消費者。

“消費者”三個字尤其重要,因為它強調了KOC本身就是產品購買者,是商家的目標客戶本身。

KOC的公眾影響力雖然沒有KOL強,但他們能影響自己的家人、朋友以及特定範圍內的社交圈子,讓圈裡的人因為他們的推薦而產生消費行為。

比如班裡總是考第一的那位同學,有天突然給大家推薦他自己經常用的學習方法書籍,很多其他同學就會跟風購買。

在這個例子中,那位拿第一名的同學,就是KOC,他本身也買了那些書籍,覺得好,所以推薦給其他人。

由於KOC本身就是消費者,不屬於專業的銷售人員,所以他們的分享內容更多來自親身體驗。

KOC如果想推銷馬愛詩口紅,就真的會自己跑到專櫃裡一支一支地試,把喜歡的色號直接買回家,然後在家裡給粉絲們做影片談體驗。

由於這些KOC推薦的東西都是自掏腰包買來的,故他們的影片內容往往更受人信任,他們更注重和粉絲的互動,其觀點和感想也離粉絲最近,所以更容易讓粉絲因為他們而產生消費行為。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KOC與粉絲之間的信任感更強,但畢竟粉絲少,論及公眾影響力,KOC還是遠遠比不過KOL的。

在直播行業裡,如果我們把KOL、KOC以及普通使用者看成金字塔結構的話,KOL絕對是處於頂端的頭部主播,KOC就是腰部或者一些有一定粉絲基礎的萌新主播,普通使用者則位於金字塔底部。

關莎作為商家,找倪蝶這樣的KOL合作可以打造品牌知名度,迅速出貨,引發購買浪潮,最終很有可能將“莎皇”果凍色純天然口紅變成爆款產品。

但倪蝶不是關莎想合作就可以合作的,目前無論從產品上看還是從資金上看,關莎都達不到要求。

如果不硬攻倪蝶,關莎還有一條路,就是找金字塔中間的KOC合作。

這些KOC是從消費者的角度評價產品,本身可以影響一部分人,所以即便產品銷量最終比不上KOL,也可以在他們的粉絲中建立品牌印象,這種營銷方式,就叫做“種草”。

“種草”這一詞彙自Web時代便開始流行於各類大小美妝論壇與社群,直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又大量擴散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泛指“把一樣事物推薦給另一個人,讓另一個人喜歡這樣事物”的過程,即“安利”、“推薦”之意。

總結到這裡,任天行終於能看懂昨晚倪蝶直播間裡那一堆堆的網友評論了。

“倪蝶說別買的那款紫紅色馬愛詩,在小藍書上一堆KOC種草!”

“我居然被倪蝶成功種草了65號色!”

“有抖音KOL種草馬愛詩的14號色!”

“馬愛詩下一步要出香水了,求種草!”

任天行理論與實踐結合,他開啟了一些主播的直播間,一邊注意主播的用詞,一邊看評論區的發言,有些直播內容任天行看著實在無聊,就在評論區裡手動打了句,“看了半天,我都沒被種草。”

當他這句評論短暫地出現在直播間留言板上時,任天行覺得特有成就感,因為他離直播行業中的這些活躍群體又近了一步。

正當任天行沉浸在自己的研究成果裡時,手機突然響了起來,來電提示:關莎。

“你在哪兒呢?!趕緊過來救火!”電話裡關莎喊到。

“啊?!”任天行沒反應過來。

“雁子谷3棟42樓3428!快!”關莎說完“啪”地一聲結束通話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