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雪的獨白(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本章內容與正文無關,大家可以選擇性進入。
1、關於催更
小可愛你居然敢提催更這種要求,上雪驚訝於你是多新的新讀者?
上雪作為起點最慵懶的作家,不斷更就已經是奇蹟中的奇蹟了,還催更?
上雪寫《投行之路》斷更按天計算,寫《抗擊者》斷更按周計算,寫《三青門外》斷更按月計算,最長還斷了十個月,只有《今如許》沒有斷過一天。
為啥?
因為《今如許》是上雪高中大學的文集,全是存稿啊!
上雪每天更新時,去QQ空間複製貼上不就可以了,怎麼會斷?
上雪之所以當初會發《今如許》這本書,主要也是因為我想徹底刪除QQ空間裡的所有日誌,發一篇我就刪一篇。
是,你們發現了,其實就是上雪我閒得慌,但《今如許》裡面的文章都是我精心篩選過的,畢竟寫得爛的我複製貼上這一步都懶得做,直接刪了完事,所以《今如許》的文章質量還是對得起觀眾的。
至於《經城之雁子谷》這本書,如果你們每天都有看到更新,應該做的不是催更,而是跟老讀者一樣在微信讀者群裡,喜極而泣地奔走相告,通知大家上雪終於勤快一丟丟了,可以不用等完本再看了!
當然,也有人會質問上雪,你網路連載怎麼都不存稿啊?
其實你們有所不知,各種大神作家沒存稿的一抓一大把,而且上雪認為存不存稿不是關鍵,關鍵還是作品內容是否足夠精彩。
你們看人家金庸老爺子,他當初在報紙雜誌上連載武俠小說,也沒存稿啊!每次他都被編輯催得個半死,各種拖延,幾乎到最後才含淚把滿是錯別字和修改痕跡的手稿交到報社,如此重複幾十次幾百次,最後才有了你們熟知的金庸武俠小說集。
所以,一本書好不好,不是看這個作家的存稿,而是看這個作家的大腦。
2、關於經城系列小說
《經城之雁子谷》只是《經城》系列小說的第一部,故以後上雪出了其他以“經城”開頭的書籍,你們如果想推薦給周圍的朋友,永遠讓他們先從《經城之雁子谷》看起。
還是那句話,上雪是一個很慵懶的作家,不想做重複性的人物背景描述,比如蕭傑取得過什麼成績,關莎第一次創業的內容是什麼,或者任天行是怎樣從貧困縣打拼出來的,下一本書我就一筆帶過了。
3、關於寫作風格
覺得《經城之雁子谷》這本書還不錯的,一定也會喜歡《投行之路》,因為這兩本書寫作風格基本一致。
《投行之路》正在進行實體出版與影視改編,實體出版估計一年之內可以完成,比之前預期晚了一點,因為中途更換了出版社。
為啥要換?
當然是因為有更好的選擇,新合作的出版社是國家級的,給上雪的版稅還提高了,你說換不換?
雖然搞實體出版作家根本就賺不了多少錢,沒餓死就不錯了,但提高的這一點版稅上雪也可以多吃幾碗螺螄粉了!嘿嘿!
至於電視劇的上映時間,還要等一兩年,現在還在磨劇本呢,實際操刀的是國內頂尖的製作團隊,製作人和編劇老師都很用心,他們公司製作的電影電視劇很多很出名,至於具體是哪家公司在這裡上雪先賣個關子,回頭劇集上映了你們就懂了,大家記得看哦!
說回寫作風格,《經城》這部系列小說之所以與《投行之路》一致,是因為故事大背景是一樣的,發生年代一致,劇情也有一定的銜接關係。
比如金權投資集團原來的副總裁劉成楠和投資總監王潮是如何垮臺的,借給關莎保時捷跑車的蔣一帆是怎樣的人,在《投行之路》裡大家都會了解得很清楚。
《投行之路》採用的是平行主角寫法,幾個主角戲份差不多,但蔣一帆這個在《投行之路》裡吸粉無數的角色,電視劇中會是絕對男一,所以喜歡蔣一帆的讀者們乖乖坐等電視劇吧。
沒看過《投行之路》的讀者,這本書還是值得你們花點時間看看的,畢竟拿了個全國賽一等獎,那屆參賽作品超過14800本,一等獎就一本,萬里挑一,大資料都幫你選出來了,你們說是看還是不看?!
哈哈哈,沒錯,上雪就是這麼赤裸裸地不要臉打廣告,畢竟自己給自己打廣告不用付廣告費。
這裡估計有人會問,如果《經城》與《投行之路》風格一樣,那其他書就不一樣麼?
一個作家的寫作風格不應該一致麼?怎麼還可以變來變去?
當然可以。
上雪告訴你,其實寫作風格跟我寫的題材關係很大,比如瓊瑤阿姨一直一直寫的就是現代言情,那她可以一直用一種寫作風格。
但你若讓瓊瑤阿姨寫一個天馬行空的玄幻題材,或者寫一個嚴肅正劇的傳統文化題材,她就不能再用“你無賴你無恥你無理取鬧”這樣的言情風了。
上雪的《三青門外》是玄幻,文筆會比較華麗;《抗擊者》是傳統文化,偏文藝,全文基調為了貼合主角的遭遇,比較陰鬱。
以上兩本書與《投行之路》《經城之雁子谷》的風格很不一樣,但都是上雪的作品,喜歡這兩本書的讀者並不太喜歡上雪寫金融,寫商戰類的小說。
反之,《投行之路》和《經城之雁子谷》的讀者大多也不太看得進《三青門外》與《抗擊者》,這就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如果把作家比喻成水果生產商,那麼有些作家只產芒果,所以他或者她的客戶也只愛吃芒果;但上雪我就是什麼都想嘗試一些,所以我又賣芒果又賣草莓還賣火龍果,你們喜歡吃啥各取所需就好,但你們不能限制我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