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所點名的這三個人,黃權是他心腹謀士,這個自然不用多說。

另外兩人,吳懿,是早年追隨劉璋之父劉焉入蜀的元老級人物,其妹嫁給劉璋已故兄長劉瑁為妻,算得上是劉璋半個親戚。

孟達,與劉璋另一重要謀士法正乃是好友,建安初年,天下饑荒,倆人迫不得已入蜀投奔劉璋,亦是深得劉璋重用。

目下,對於劉璋讓他們帶軍去綿竹拒敵的要求,黃權是無所畏懼,吳懿和孟達二人卻或多或少有點兒不情願的。

但,劉璋的死命令已然下了,吳懿和孟達知道本身若是抗拒的話,除挨頓罵之外再無用處,於是倆人一聲沒吭,回家收拾行李準備率軍前往綿竹。

等孟達回到家中,赫然發現自己好友法正正在大廳中等待著。

走到法正身邊,孟達便是露出一張苦不堪言表情,嘆氣道:“哎,孝直啊,這下子,我算是遇到麻煩咯!”

法正樂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子敬,汝難道就沒有想過,這或許是汝一飛沖天的機會?”

“一飛沖天的機會?”孟達苦笑道,“孝直,汝莫不是在取笑我吧?難道汝覺得,吾和吳懿真能帶著數萬大軍抵擋住袁術數十萬大軍?別開玩笑了。”

聽著孟達的抱怨,法正還是不以為然笑著:“哈哈,子敬啊子敬,汝身為一個武將不假,可腦子裡能不能不要光想著打打殺殺的,有些時候,武力並不是解決事情唯一途徑也。”

“汝難道就沒有想過麼?袁公路,僅憑短短几年的功夫,就將天下三分之二給收入囊中,像這樣的英明之君,放眼整個天下又有幾人呢?像這樣的英明之君,要強過劉璋多少倍?”

“難道子敬就沒有想過,若是我們投靠袁公路的話,前途會如何光明?”

聽聞此話,孟達心中可謂是吃驚不小。

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好友法正此來,竟然是勸說自己背叛劉璋投靠袁術。

不過想想,孟達也並不覺得意外。

也並不是說法正不夠忠心的,只是孟達知道,法正從小就勵志要輔佐一位真正的君王,而不是像劉璋這種二流子。

恰巧,袁術就是那個可以實現他夢想的人啊。

於是乎,孟達眯起眼睛道:“孝直,啥也不說,你我乃是兄弟,汝若是有投袁之意的話,那我自然二話不說跟汝一起。”

“不過,若是投袁的話,我此去綿竹倒是方便,而汝仍舊留在成都,怕是……”

法正笑著搖頭道:“子敬,我們既然已經準備投降袁術了,難道就真的打算兩手空空去嘛?”

“不,自然不是,我們最好要建立功勳才是,子敬,汝前往綿竹之後,可按照我的計策行事……”

說到最後,法正便是在孟達耳邊講起自己的計策來。

等他講完以後,孟達佩服得直接就是豎起大拇指來,誇讚道;“哈哈,還是汝啊孝直,汝這個動腦子吃飯的謀士,跟我們這些動手吃飯的武夫所想之事就是不一樣也。”

法正沒有任何驕傲的意思,只是抓住孟達的手囑咐道;“子敬啊,我們的前途偉業,就看汝的啦……”

孟達鄭重點頭道:“好,孝直,汝放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