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冤冤相報(第2/3頁)
章節報錯
“留著何用?”
“娶媳婦。”
“……”咳!
步惜歡險些磕著,見暮青面無表情,說得理直氣壯,不由笑得有些深,“嗯,那是得留著,多攢些,不然還真娶不上媳婦。”
暮青挑了挑眉,“尋常百姓家,二兩銀子夠買個媳婦,臣不算黃金,現有銀千兩,可娶五百個媳婦。”
娶五百個媳婦?
步惜歡低頭,肩膀微顫,半晌,沉沉笑出聲來。她這正正經經的性子,竟也能開玩笑。他知道,她是想要他心情好些,不然哪會陪他說這些。
“愛卿好志向。”笑了會兒,步惜歡抬起頭來,眉宇間繾綣溺人,道,“不過,朕的後宮都還沒有這麼些人,愛卿就別想了。與其想這些沒邊兒的,不如想想聽朕說書的賞錢如何給。”
暮青一瞧就知道他沒往好事上想,頓時冷著臉道:“說書說一半就想領賞錢?”
太皇太后和恆王妃有何恩怨他還沒說呢。
“她和母妃沒恩怨。”步惜歡淡道,“與她有怨的是先帝。”
先帝?
“元家先祖與高祖相識於野,乃開國之臣,士族豪貴,功高勢強,前兩代尚好,後來便與皇子常有牽扯不清之事。仁宗時朝中結黨私爭之亂已甚重,與元家結交的皇子便被仁宗拿來開了刀,並立了賢王為太子,賢王之母乃安平侯沈家之女,沈家與元家向來政見不和。賢王登基後,對元家又是一番彈壓,立儲時又立了與元家政見不和的皇子,如此歷經兩朝,先帝時元家已退出了朝堂,領著朝廷的俸祿安當閒散國公。誰知五胡叩關邊關城破,榮王在江南舉兵造反,內憂外患,朝中壓不住局面,先帝便破了前兩朝之例,登元家之門,拜老國公之子元廣為相,並許其女元氏為貴妃,元家又重返朝堂。”
步惜歡說得不緊不慢,暮青想聽,他就說給她聽,從頭到尾把這恩怨說清些。
“這些是朝中知道的,朝中還有不知道的。”
“內情?”暮青問。
“元家曾出過三位皇后、五位宰相,先帝拜元廣為相,聘其妹為貴妃,元家怎瞧得上?”步惜歡冷笑。
暮青聽後,心中已明。她雖不關心政事,但大事還是知道的,先帝在位三十年,先皇后薨逝時是武德二十七年,即先帝駕崩三年前。那時元貴妃定已入宮,即是說,先帝冊封元貴妃時皇后還在世,既如此,自然不能許給元家後位,那麼能打動元家的就只有一個條件了。
“先帝私下給了元家一封密詔,若元貴妃誕下皇嗣,則立其子為太子,日後承繼大統。”步惜歡道。
果然!
暮青心中生寒,後頭的事大約已能料到。
“先帝冊封元貴妃時已年逾五旬,元貴妃卻在入宮兩年後便懷了龍胎,為先帝誕下了九皇子。但九皇子三歲時,江北大旱餓殍遍野,民間發了時疫,傳入了盛京,九皇子不幸染了時疫,不治夭折了。”
此事民間有些傳聞,暮青曾聽過,只是民間杜撰之事多不可信,她並未多想。但今夜聽了元家與先帝的諸多事情,直覺九皇子之死定不簡單。
“當真是時疫?”暮青問。民間發了時疫,宮裡必定嚴加防範,雖不能說嚴加防範就不會傳入宮裡,但九皇子是元家未來的倚仗,又是元貴妃的親手骨肉,整個元家都不會允許這個孩子出事,時疫這等非常時期,他的衣衫飲食定然會比平時更加在意,為何這孩子會染了時疫?
“確是時疫,但不是在宮裡染上的。”步惜歡道。
“那是在何處?”
“元家。”
“……”
“那時元修的祖父過世,先帝敕準元貴妃和九皇子回國公府弔唁,九皇子正是那日染上了時疫,夜裡回宮便發了疫症,御醫治了三日,最終還是夭折了。九皇子死後,元貴妃便稱自己日夜照顧愛子,也染了時疫,一意封了宮門,自閉不出。先帝多次前去探望,皆被元貴妃拒之於宮門外,後來,先帝便再未去過,瓊華宮便成了冷宮,直到三年後先帝在上元宮宴當夜暴斃,元家與南圖聯手血洗宮城,元貴妃才從踏出瓊華宮。”
原來先帝未曾下過將元貴妃打入冷宮的聖旨,而是元貴妃自閉了宮門?
這女子的性情倒是有些剛烈。
“九皇子在元家染了時疫,此事也不是湊巧吧?”暮青看向步惜歡,毫不避諱地問道,“先帝所為?”
步惜歡嘲諷一笑,也不避諱,“應該與先帝脫不了干係。這事讓元家吃了個啞巴虧,老國公過世,前去弔唁的賓客絡繹不絕,丫鬟小廝進進出出,誰知是哪個動的手腳?九皇子是在外祖府上染的病,而非在宮裡,元家就連說是別的宮妃陰謀暗害九皇子都不能。且皇子在元家府上染了病,元家是有罪的,元廣連徹查此事的奏摺都沒敢遞,萬一查出暗害九皇子的是元府的下人,那就是滿門抄斬之罪。因此,此事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忍了。”
暮青聽得直皺眉頭,元家忍了的結果便是三年後先帝暴斃,三皇子、七皇子被斬於宮宴,步惜歡年幼入宮,元家攝政,從此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最是無情帝王家,先帝背信棄義在先,殘害親子在後,暮青並不同情。元家也一樣,他們當初既然接受了先帝的條件,那便是有爭權奪利之心。
先帝與元家的這場恩怨裡,最無辜是兩個孩子——九皇子和步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