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區再轉下去也轉不出什麼來,於是王秀英將閒逛的範圍逐漸擴大,漸漸地連越州城外的村莊都有了王秀英的腳步。

這一轉的結果,就讓王秀英在越州城外買下了近六百畝良田兩座小山的兩個莊子。

等到方何以知道訊息,王秀英這邊連地契什麼都過完了,很有些不明白王秀英為何要在越州買地買山置業的方何以看著一臉笑意的王秀英半晌沒能說出話來。

心裡卻直犯嘀咕,他們又不可能永遠生活在南疆,聖上能過他話,最多三年他們就得回京城,聖上還指著他回京城接御林衛指揮使的擔子呢!

難不成還得將聖上這個意思如實告訴王秀英?

方何以卻覺得不妥,畢竟這話是聖上私下與他說的,這話他還真不能現在就露給王秀英。

可若讓自家小媳婦繼續折騰下去,不知她還會再折騰些什麼出來?

不過再一想,王秀英就算折騰,用的也都是她自個兒的錢,她都沒肯收他那些家當呢!

算了,還是隨她折騰吧,有些事情做著,日子過起來也就沒那麼無趣。

他本就不能每日陪在她身邊,若再將她拘在府裡,這日子還怎麼過?

不過不拘著王秀英折騰,卻也不想放任什麼都不問,就算只是關心關心也是應該的,於是方何以問道:“你在越州買這麼多良田山地作啥用?”

“種糧種菜種水果!”王秀英倒是早就想好的。

越州這邊的地比起京城來便宜得多,這次王秀英之所以能夠買到這兩個莊子,也算是巧。

賣主是對老夫妻,這對老夫妻原本有一兒一女,女兒遠嫁京城,兒子因早產向來體弱,雖成親已有兩年,卻沒能生下一兒半女。

更令人哀痛的是,夏日裡不過中了個暑就沒再醒來。

本沒考慮過要賣了這些地產去京城投奔女兒,只想著守著好不容易賺下的產業,守著孝順兒媳過日子,卻因族裡逼著老兩口過繼,老兩口一怒之下賣了田地帶著孝順兒媳婦欲去京城投奔女兒女婿。

王秀英買下這兩個莊子,連莊子裡的農戶也一併買了下來,這些農戶王秀英都看了,除了個別有些刺頭,倒也不難管。

兩個莊子的莊頭都是老把式,說起農事來和莊子的管理,條理清晰言之有物。

故而王秀英接了這兩個莊子,從農事到管理的莊頭並不打算進行大的變動,當然那起子不服管理的刺頭自然該趕的趕該賣的賣。

兩個莊子只,其中一個有五百七八十畝良田,地裡收了水稻已經種下了麥子,以後依舊主種糧食。

另外那個莊子只有區區十來畝良田,主要是兩座小山,王秀英也不想做大的變動,那山上的果樹,大多是成年果樹,王秀英都去看了,有了那兩座山,來年將軍府的水果可就不愁了。

聽王秀英細細地說她的打算,方何以再說不出什麼反對的話來,索性去書房裡捧了個盒子來往王秀英面前一放:“將軍府的嚼用哪裡需得你用嫁妝銀子買莊子來解決。那兩個莊子出的糧食蔬菜和水果儘管送府裡來,你按市價算錢即是。

這裡面是我這些年存下的其中一部分,你且先用著。

若是不夠,只管開口。你夫君雖不敢說自個兒富可敵國,養活咱們這凌霄苑上上下下還是有這個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