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談心(第1/2頁)
章節報錯
金陵城外,郭榮眯起眼睛,遠遠地打量著那座巍峨的城池,目光深邃。
趙匡胤在一旁,沉默了好一會,道:“王爺,城中的火勢越來越小了。”
“也就是說,城中的局勢基本定了下來,只是不知道,笑到最後的是誰?”郭榮說著,有一股想要儘快知道結果的衝動,可是他知道,不行。因為無論是哪一種情況,他在城中出現,都會是九死一生。
“應該是李弘冀吧?”趙匡胤猜測著,畢竟楊璉已死,齊王雖然握有兵權,但能力不足,很容易被李弘冀擊潰。
“但願如此。”郭榮說道,微微嘆息了一聲,楊璉是個不錯的對手,如果能與這樣的對手在沙場鏖戰,必將是一件快事,可是,爭奪天下不是兒戲,有楊璉這種強勁的對手,固然是快事,但勝負也就難說了。至於李弘冀雖然頗有帶兵才能,但打仗看的不是君主帶兵有多厲害,而是看他是否會用人,畢竟李弘冀一旦稱帝,不可能親自率兵。
兩人默默地看了好半響,石守信快步走了過來,道:“王爺,可以走了。”
“走!”郭榮說道,返回了船艙,坐下來之後,他拿出了一份地圖,指著一個地方,道:“這個地方,是個重要的地方,不管是誰取得金陵的勝利,這個地方我非去不可。”
“海陵?”趙匡胤一愣。
“這裡是楊吳後人,日後可以利用他們。”郭榮笑了起來。
“王爺,你的意思是?”石守信不解地問道。
“這很簡單,聽說楊璉就是楊吳後人,李弘冀曾經以這個為名攻擊他,不過沒有成功。不管是不是,如果李弘冀成功,以後大周南下,便可以打著為楊吳的目的,攻擊大唐。反過來,如果楊璉取勝,我等握有他的親人,楊璉必然會投鼠忌器!”郭榮笑了笑。
石守信恍然大悟,豎起了拇指,道:“王爺英明。”
趙匡胤也笑了起來,道:“王爺之言,甚為有理,不過在永寧宮外,有不少唐兵把守,想要剿滅他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個無妨,我既然選擇去海陵,必然早有準備。”郭榮說著,從懷裡掏出了一本摺子,晃了晃,道:“只要有這個,永寧宮就去的成。”
天色越來越黑了,楊璉站在皇城上,環顧四周,火勢已經漸漸熄滅,整個城中,緩慢地安靜下來,晚風吹拂,濃濃的血腥味傳來出來,讓人的鼻子癢癢的,十分難受。
站在楊璉的身後的是周鄴,他嘆息了一聲,道:“今日金陵城中,死的人夠多了。”
“是夠多了,但願這樣的情況不會再出現。周將軍,於公於私,你付出太多,讓本侯怎麼感謝你?”楊璉說道。
周鄴後退一步,半跪下,道:“請太子殿下收回此言,在周某的心中,太子殿下永遠是大吳的太子殿下,而不是吳侯。”
“如今還不是時機,我需要在等待。”楊璉搖頭,轉過身來,扶起周鄴,道:“今日之言,只可你知我知,絕不能讓其他人知曉,若不是藉著大義,我又怎能成功?”
周鄴默默點頭,當年徐氏取代楊吳,經歷了徐溫、徐知誥兩代人,最終比較和平的取代了楊吳。試想,如果當年徐溫、徐知誥採取暴力的手段,楊吳朝廷必然就會分裂,就會給其他勢力可趁之機。
楊璉如今的情形也是如此,所以楊璉也需要慢慢經營自己的勢力。當年徐溫為了培養自己的勢力,放棄了楊氏經營數十年的廣陵,轉而派兒子在金陵、潤州一帶經營,不急不緩,現在楊璉可以仿效。
“今日政變,朝中發生巨大變化,燕王一黨死傷慘重,李固有的勢力也因為他的駕崩而分崩離析,轉而依附到齊王的身上來,這些人之中,同樣需要提防。周將軍,金陵異變,各地難免會有一些節度使心懷不軌,尤其是邊境地區的將領,很有可能會勾結他人。我打算讓你出任壽州節度使,你以為如何?”楊璉突然問道。
“能為太子、侯爺效力,是微臣的榮幸。”周鄴說道。
楊璉笑了起來,伸出手去,拍了拍他的肩頭,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周將軍是個忠臣,本侯深有體會,你不要著急,總有一天,你想要的,本侯都能實現!”
周鄴點點頭。
這時,兩人身後響起了腳步聲,原來是負傷的高澤慢慢踱步走了過來。高澤斷了手臂,面如金紙,太醫已經為他包紮過了,告訴他只是失血過多,沒有大礙。
“侯爺,齊王,不,陛下有請。”高澤說道。
楊璉回過頭,看著他,打量了一番,道:“高公公索性無礙,本侯也就放心了。”
“託吳侯的福。”高澤笑了起來,不過嘴角有些苦澀。
“走!”楊璉簡短地說著,首先走了。高澤緊緊跟上,周鄴負手踱步,依舊在城牆上巡視著。局勢還沒有完全穩定下來,至少還有很多人不見蹤影,不能大意。
崇道宮內,李景遂正在慢慢踱步,他覺得十分頭疼。大唐立國也有十幾年了,可是從來沒有遇見過這種情況,父子相殘,手足相殘,今日的金陵,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這場政變之中?
李景遂心痛,可是再心痛,他又有什麼辦法?今日楊璉沒有死,算是給他一個意外的驚喜,可是有些事情他弄不明白,皇兄怎麼就死了?這是最讓他頭疼的。
李景遂踱步走了好半響,楊璉終於來了。
“微臣見過陛下。”楊璉走進來,拱手施禮,他依舊穿戴著鎧甲,所以行的軍禮。
李景遂目光一亮,忙道:“吳侯不用多禮,來,這邊坐下,我有事和你商談。”
楊璉拱拱手,走了過去。
兩人相對而坐,李景遂讓人端上了茶水點心,道:“今日發生這樣的事情,想必你也沒有吃東西吧。”
李景遂這麼一說,楊璉還覺得有些餓了,便謝過了,拿起點心慢慢吃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