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暴風雨的預兆(第1/2頁)
章節報錯
城南爆炸的案件在經過第一次的審訊之後,其幕後主使者直指當朝宰相孫晟,雖說孫晟沒有直接被囚禁,但天子震怒,孫晟失勢已經成為事實。在這種情況下,蕭儼不敢隱瞞,最終在收集了足夠的證據後,詳細地寫了一份摺子,遞到了天子的面前。
在這份摺子裡,蕭儼詳細地說明了審案的經過,宰相孫晟最終對此事供認不諱,不過,他的本意並不是造反,而是想要獲取錢帛。隨後,孫晟還提供了幾份詳細的目錄,記載了這一年多來,兵器、火藥的銷售情況。
天子李璟看了大為震怒,對此,他親筆寫了一封聖旨,交給高澤,撤除了孫晟的宰相之位,並把孫晟家產沒收了八成。孫晟本人沒有被殺死,在常夢錫、韓熙載等人的勸慰下,天子把他發配邊疆。對於大唐來說,所謂的邊疆也相對繁華,比不得西北苦寒之地,多半是汀州、吉州等地。
天子沒有急著催促孫晟離開,藉著這個機會,孫晟暗中出入燕王府,他連連要求,燕王幫他出這口氣。李弘冀也明白,孫晟被卸掉了宰相的職務之後,他最大的助力已不存在,他需要另做籌謀。
孫晟在天子聖旨後十日,終於離開了金陵,他十分依依不捨,孫氏一門的榮耀在短短十幾日內灰飛煙滅,這讓他十分心疼,他在心底暗暗發誓,有一天一定要殺回來。
孫晟離去之後,李弘冀來不及傷感,因為這件案件已經成為定局,他不能改變什麼。如今最為重要的,是大唐與契丹結盟一事。
曾經力主與契丹人結盟的楊璉這一次放棄了,他同意與契丹保持親密的關係,但卻極力勸慰天子不要出兵大周,目前大唐正在積極恢復經濟,再打仗經濟就會停頓下來,物價必然會上漲,百姓的生活會更加困苦。
如今的大唐需要休養生息,天子李璟也知道,但又不肯放棄這個良機,所以在雙方的勸慰下,李璟表現的很是猶豫。
大唐天子沒有做出決定,可急壞了耶律喜隱,這是他最好的機會,如果錯過了,可能再也找不到這樣的機會了。他幾次去找到燕王,請他務必無論如何都要促成此事,不過李弘冀也頗為無奈,他本來在父皇面前就沒有太多的話語權,更沒有參與政務的資格,他只能依靠支援他的朝廷重臣幫忙,可是隨著孫晟的被貶,他的勢力受到了極大的削弱,根本不足以影響天子,該怎麼辦呢?
自從孫晟倒臺之後,齊王一黨的勢力越加龐大,為了牽制齊王的勢力,李璟遲遲沒有任命宰相。李璟十分清楚,即使將來他會把帝位傳給齊王,但也不會任由齊王的勢力變的難以控制,該制衡的還是要制衡。
在這樣微妙的局勢下,楊璉倒也不急,每日就在府內悠閒地過著日子,偶然出城打獵。表面上,楊璉沒有關注什麼,但實際上,楊璉一直在收集各方面的資訊。
首先是兗州、鄆州等地,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理,這幾個地方的糧食生產已經恢復正常,陳鐵在梁山泊的水師也有兩百多艘精銳戰艦,這些戰艦大小不一,能適應在黃河一帶作戰,這就意味著,擁有足夠水師的楊璉可以從梁山泊出擊,控制黃河兩岸。
一旦有戰事,這些戰艦就配合著北上,可以阻止從黃河北岸趕來的援軍,此外,陸軍的訓練也步入正軌,兗州有精銳戰士三千人,鄆州人數多一些,有五千人。除了這些人,其他百姓都可一戰,只是戰鬥力稍弱一些。
這樣的情況下,兗州、鄆州等地自保沒有問題,楊璉也就放下心來,暫時留在金陵,這段時間,是最為關鍵的時期,楊璉必須要留在金陵,而且天子也沒有讓他回鄆州的意思,想來也是有所防範。
天子雖說信任楊璉,但皇權之爭,必然是腥風血雨,李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給楊璉。
天氣越來越熱了,楊璉躲在屋子裡,哪裡也不去,這天氣,稍微動一動,渾身就是汗水。這時候,江陵那邊,訊息傳來了,經過幾次大戰後,戰鬥力不強的蜀軍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他們退出了江陵。
好不容易打贏了這一戰的周國也退了回去,對於南平國,郭威曾經有一些想法,但這個時候,三軍疲倦,老狐狸高保融又十分狡猾,只是派人出城犒勞周國將士,並不讓周軍士兵進入江陵,使得蠢蠢欲動的郭威最終選擇了放棄。
高保融在蜀軍退卻之後,立刻暗中派人去了蜀國成都,獻上了一份厚禮,表示稱臣之意,孟昶戰敗,一時無力進攻,見高保融又派人來稱臣,這事情也就揭過了。不過,他十分納悶的是,大周天子的次子怎麼會被殺死?聯想到大唐兵馬背信棄義的離去,孟昶覺得很有可能是唐人搗的鬼,為此,他派出了費雲山,趕赴金陵,要討一個說法。
在楊璉接到梁軍罷戰後兩日,費雲山就趕來了,一進入楊府,費雲山就黑著一張臉,責問楊璉為何背信棄義,離開了江陵。
這件事情楊璉早就想好了,只是他沒有想到費雲山來的如此之快,對此他解釋了一番,大唐內部十分不穩,就在他出兵的時候,有人想要暗害楊璉的家人,所以迫於無奈之下,楊璉只得匆匆離開了。群龍無首,這仗還怎麼打?所以唐軍就都撤退了。
楊璉好言安撫了一番,費雲山心中不滿,可最多也只能發發火而已,他還能怎麼做?平息下來之後,費雲山提出了要求,他要報仇,所以希望大唐能夠儘快出兵周國。
費雲山還帶來了一個訊息,周國糧食不足,這一次江陵之戰,最後周國糧食不濟,已經很難支撐下去,可惜蜀國將領帶兵能力不強,士兵的戰鬥力也相對較弱,最終失敗了。
楊璉詳細詢問了一番,不由苦笑了一聲,在蜀軍糧食充足而周軍糧食不足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便是固守大營,等待周軍糧食耗盡,同時,派出精銳騎兵埋伏,檢視周軍糧道,若有糧食運來,便可截殺。但蜀軍江陵沒有如此,而是主動出擊,與周軍決戰。最終一戰失敗,蜀軍士兵匆匆逃走,就連佔據的南平國土地也放棄了,此外還留下了至少十萬石的糧食給了敵軍。
楊璉沉吟了一番,蜀國的戰鬥力太弱,這是蜀地的情況決定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大唐在東線牽制周國,蜀軍兵出大散關,夾擊大周。可是目前不是好時機,因為大唐太缺乏糧食了。
費雲山也十分無奈,蜀國雖說是天府之國,糧食囤積了很多,但這幾年賣給了大唐不少糧食,又連續打了兩次持續大半年的仗,糧食的損耗同樣巨大,他沒有餘力在支援大唐糧食。
楊璉認為大唐雖然不能出兵,但費雲山既然來了,可以在金陵帶一些時日,也好讓楊璉做地主之誼。費雲山毫不客氣地答應了,楊璉坑了他,讓他被天子責罵,若非花蕊夫人求情,費雲山這顆人頭恐怕就不保了。
本著吃垮楊璉的心態,費雲山狠狠地在吃著金陵的各種小吃,短短十餘日就胖了一圈。在金陵呆了十幾日,費雲山最終選擇了離開,他還要回成都覆命。
楊璉送走了他,並一再表示,若有機會,就去成都。
費雲山大笑著離開,心中的情緒卻十分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