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兵不厭詐(第2/2頁)
章節報錯
等了大約一炷香的時間,一名是士兵匆匆來報,西邊出現了一批的騎士,看他們的模樣,應當是漢軍。趙匡胤有些詫異,他還沒有看見唐軍,怎麼漢軍就趕來了?他急忙帶著士兵出來,等了不一會,果然是漢軍殺來了,為首的正是石守信。
“石將軍,唐人呢?”趙匡胤問道。
石守信搖搖頭,道:“唐人狡猾,昨夜已經偷偷溜走。我奉大帥之命,前來追擊。”
趙匡胤凝神想了想,道:“唐人既然已經撤退,很有可能是去宋城,我等當趕往宋城,截殺唐人。”
兩人議定,帶著騎兵繼續追擊。
陳留以南,官道兩旁有著無數密林,唐軍正在急速前行,昨夜,楊璉派出探子,查出運河下游有十幾處都被堵塞,他知道,他疏通河道的速度根本比不上漢軍堵塞的速度,所以當機立斷,選擇了撤退。
楊璉利用篝火以及假人,成功吸引了漢軍的注意,在子時十分,開始選擇撤退。楊璉的主力部隊沒有雀兒病,由他們開路,帶著李金全的鎮海軍直奔南方。走到天亮,離陳留縣已經不遠。
這時候陳留依舊屬於大唐,不過由於戰亂,陳留縣相對荒蕪,前些日子看見許多船隻路過,縣令不敢多言,躲在縣城裡戰戰兢兢,很是害怕。楊璉返回,他更沒有阻擋。楊璉派人進城,收購戰馬,縣令收集了一番,找出十幾匹戰馬,此外還有一百多老馬,全部給了楊璉。
楊璉留給他一部分金銀,迅速離開。這些戰馬雖然不足裝備全軍,但有了更多的戰馬,楊璉把搜尋的範圍擴大了,能夠及時知道漢軍的訊息。大軍走了一夜,頗有幾分倦意,但楊璉不敢讓士兵停留,加速行軍了三里多,有斥候傳來訊息,說漢軍正在銜尾追擊,當先的將領正是趙匡胤與石守信兩人。
楊璉叫過陳鐵,叮囑了一番,迅速帶兵撤退,大軍加快了速度。劉承祐騎在戰馬上,被顛的七暈八素,叫苦連天。但聽說趙匡胤殺來,他臉色大變,連連拍馬而逃。
步卒根本跑不過騎兵,這個道理非常淺顯,當趙匡胤看見正在瘋狂逃竄的唐兵的時候,他心中復仇的火焰被點燃了,本來嘛,捉住天子的功勞是他的,卻不料被楊璉奪走,新仇舊恨,怎能不讓趙匡胤生氣萬分?
石守信有些猶豫,並不是他不敢追擊,而是他覺得唐軍的表現不太正常,畢竟唐軍來的時候,有二十多艘戰艦,換而言之軍隊至少有七八千人,如此多的兵力,只要結陣阻擊,兩人所帶的這點騎兵,根本不足以破陣。
石守信攔住了趙匡胤,把心中的擔心說了出來。
趙匡胤雖然年輕,但跟著父親趙弘殷多年,也有一定經驗,聞言也遲疑了片刻。他放緩了速度,並派斥候前去打探具體情況,莫要中了敵人的埋伏才好。
探子得令飛奔而去,趙匡胤和石守信勒馬慢慢而行,一邊等待訊息,一邊也是恢復馬力,一旦情況允許,他們就帶兵追擊,衝擊唐軍陣地。
石守信抿著嘴,道:“元朗,唐人狡猾,可要小心,切不能中了唐人的詭計。”
趙匡胤點頭,道:“帶兵之人便是大唐的楊璉,如今官拜節度使,此人當年北上,曾與大漢結盟,我與此人交過手,此人武功不錯,至少與我在伯仲之間。”
石守信微微詫異,他自然是知道趙匡胤身手的,想不到他居然如此盛讚此人,想來他的功夫是不差的。不過帶兵打仗,靠的可不是個人的勇武。石守信問道:“此人帶兵如何?”
“未曾與他交過手,不過小心為上,總不會吃虧。”趙匡胤說道。
石守信深以為然,兩人年紀都不大,在郭威帳下,也只是校尉一職,如今能越級帶兵,是因為郭威信任他們,兩人都想立下大功,博取更大的利益,升官發財。
兩人繼續前行,走了大約兩三里,這時,官道兩旁的林子變得逐漸讀了起來,雖說如今是冬日,樹枝光禿禿的,不利於隱藏,但在平原上,這是最好的埋伏之地。
兩人停止了說話,凝神看著密林裡,趙匡胤指著樹林上空盤旋著的鳥雀,道:“守信,你看那裡,鳥雀飛起,底下必然有人。”
石守信點頭,叫過了士兵,讓他們去仔細搜尋一番,決不能中了唐人的埋伏。幾名隊正領命而去,進入林中仔細搜查,趙匡胤、石守信兩人勒兵不前,等待著探子的回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