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周宗的小心思(第2/2頁)
章節報錯
楊璉停了下來,十分認真地看著周宗,哈哈一笑,道:“周司徒此言差矣,男人三妻四妾又有何妨?指不定以後我還要尊稱周司徒一聲岳父。”楊璉說完,拍馬走了,再也不看周宗。
周宗氣的一吹鬍子,想要再說,楊璉已經走遠,只得跺跺腳,咬牙切齒,這時轎伕抬著轎子過來了,周宗陰沉著一張臉上了轎,轎子朝著宮城奔去,宮城裡,李璟這時已經放下了心,楊璉的表現令他很是滿意,在帝國需要他的時候,他會挺身而出,而且足夠忠誠,這樣的人,難尋啊,而他偏偏有這麼一個,所以李璟很是開心。
高澤進來,稟告說周司徒求見。
一想起周宗,李璟便想起那日的事情來,心中便有些不悅。但周宗必定是重臣,李璟還是決定接見他。周宗進來之後,施禮,李璟賜他坐下。兩人寒暄了一陣,說起了最近的天氣問題。
一君一臣很是和諧地聊了半響,說起了大唐的局勢,最近馬希萼頻頻派人來大唐聯絡,最近一次的意思,便是想向大唐請兵,消滅其弟馬希廣,奪取楚國國君的位置,其實楚國內亂,對大唐有好處,李璟很是在意,不過,由於大唐這幾年動兵也很厲害,糧食損耗極大,所以李璟還在猶豫中。
周宗外放多年,在邊境呆過,對楚國有一些瞭解,馬氏一門在楚國其實並不團結,早在去年,馬希萼就曾經帶兵攻打潭州,結果被馬希廣擊敗,但是馬希廣犯了一個錯誤,他沒有派兵繼續追擊,而是認為馬希萼是他的哥哥,因此放過了他。
然而馬希萼賊心不死,還曾派人聯絡中原,希望漢國能派兵支援,但是漢國新建,百廢待興,根本不可能南下,失望之餘,馬希萼這才派人來南唐,有借兵的打算。
周宗給了個建議,可以假裝許諾借兵攻打潭州,甚至可以陳兵邊境,當然了,為了不引起馬希廣的注意力,可是說去剿匪,同時,也堅定了馬希萼的決心。若是馬希萼攻打潭州,楚國必然陷入內亂,等到馬氏兄弟筋疲力盡,大唐便可趁機出兵,拿下廣闊的楚地,掌握長江上游,為日後攻取南平、南漢做準備。
李璟深以為然,這個建議符合大唐的利益,而且似乎不用花費太大的力氣。李璟很是歡喜,兩人又聊了片刻,周宗突然問起了楊璉的婚事來。周宗自然是有深意,但李璟卻以為他是在關心,便把楊璉決定先北上處理軍政的事情說了。
周宗聽了,捋著鬍鬚,半響才道:“陛下,楊節度與懷柔公主的事情可要儘快呀。”
李暻有些不明白周宗為什麼這麼說,畢竟懷柔公主年紀還不算大,再等兩年也是可以的,沉吟間,周宗又開口了。
“陛下,懷柔公主的事情雖說是皇家的事情,但微臣聽說,那楊璉似乎還有未過門的妻子?”
這件事說起來是李暻的心頭病,楊璉什麼都好,就是太固執,而且有的事情他根本不讓步,即使是面對皇權也很是堅決,當初決意要娶未過門的曾憶齡,還說什麼堅決不當陳世美,陳世美是何許人也,李暻飽讀詩書,想了很久也沒弄明白陳世美是誰。
楊璉堅持,偏偏懷柔公主對他一往情深,心疼侄女的李暻只得答應,但皇家的公主,豈能做妾?再說了曾憶齡不過是煙花女子,怎能壓懷柔公主一頭?
不過楊璉至今沒有正式娶曾憶齡,這讓李暻有了幾分安慰,至於符金盞,李暻還以為她不過是個侍女,根本沒有上心。
見天子沉默,臉上卻帶著鬱悶,周宗忍不住心中偷笑,道:“陛下,這男人三妻四妾最是正常,既然楊璉沒有迎娶公主,不妨先把那女子嫁給楊璉——當然了,是以小妾的身份。楊璉受此等大恩,日後對懷柔公主必然會倍加珍惜,也不會出去勾三搭四。”
李暻一豎眉,喝道:“他敢?!”話雖然是如此說,李暻卻陷入了沉思,那曾憶齡本來就是楊璉的未婚妻,看楊璉的模樣,日後必然是要娶她的,所以,也就意味著,懷柔公主要與那個女子分享同一個男人。
當然了,這年頭男人三妻四妾很是正常,但懷柔公主的身份特殊,就註定了楊璉不能多娶女子,如果,答應給楊璉和曾憶齡賜婚,那麼既成全了楊璉,又能讓他心懷感激,顯示出天子的大度,以後必然不會沾花惹草——儘管以李暻對楊璉的瞭解,他並不是這樣的人。那個被他贖身的曾憶齡依舊是處子之身,就足以證明了。
李暻負手踱步了半響,終於點點頭,笑道:“這個主意好!”
周宗也笑了,道:“陛下英明。”
“不過這事情不要急,等他回到了楚州,朕再下旨,把曾憶齡賜給他。”李暻說道。他的算盤打的很清楚,就算楊璉在楚州舉辦酒席,影響力也會差很多,等到娶懷柔公主的時候,李暻再好好操辦,這個差別就出來了,也讓楊璉明白,誰才是他正兒八經的妻子。
周宗目的達成,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從這方面絕了楊璉對周娥皇的非分之想,女兒就能安安心心嫁給六皇子,他周宗也就成了皇親國戚。
楊璉回到家中,叫來了王虎、趙鵬等人,讓他們準備行李,兩日後北上楚州,眾人聽命,紛紛散去。
符金盞有些奇怪,陛下已經準備讓楊璉迎娶懷柔公主,為何又要北上?
楊璉解釋了一番,符金盞這才明白其中緣由,只是她覺得,北上與漢國各地節度使平定群盜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如果劉承祐有這個想法,上一次就成了,哪裡用得了等到現在?
但保衛海楚兩州,這是大事,符金盞支援楊璉儘快北上,只有牢牢掌握了兵權,在亂世中才有說話權,才能保衛家小。
楊府很快忙碌起來,楊璉還讓李雄心採購了一批茶葉,準備帶去楚州銷售,這又是一筆財富。
楊璉準備的差不多,花了點時間進宮,告訴天子北上的時間。
李暻頗為滿意楊璉的速度,誇獎了一番之後,告訴他已經下了文書,讓大唐各地的船塢,派出最好的船匠,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金陵。所有船匠聚齊之後,再統一送到海州。
楊璉謝過天子,兩人又聊了片刻,李暻告訴他,今年的鹽可要準時交付,不然李暻就要收回楚州的鹽場。
楊璉點頭,如今楚州還是鹽榷煮鹽,耗時太久。他本來想要改進作業方式,但他在楚州的時日太忙,還沒有來得及整合鹽場,李暻的提醒讓他反應過來,如今天氣轉暖,正是煮鹽的大好時機,回到楚州,就要大批次造鹽了。
楊璉離去之後。李暻叫過了高澤,低聲叮囑了一番,這才離開。
楊璉在皇城裡轉了一圈,與潘承佑、劉彥貞等人打了招呼,今日在楊府設宴,與眾人喝酒。接到邀請的人都點頭答應,表示一定準時赴宴。
楊璉滿意的離開了皇城,今日邀請的人有文有武,他打算把這些人透過各種形勢團結到自己的身邊,尤其是掌握兵權的武將,有了他們的幫助,楊璉才能走的更遠,掌握更多的權利,至於文臣,則會在輿論上給予幫助。
如今的他,實力還不夠,所以先要打好基礎,以後才能為楊璉所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