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以退為進(第2/2頁)
章節報錯
摺子是林仁肇署名所寫,李暻費了好大的勁才想起來林仁肇是舊閩國的將領,不過平時似乎沒有多大本事,在金陵呆了將近兩年,依舊是平凡的將領,後來隨著楊璉出使漢國,這才得以升遷。
摺子裡,林仁肇說:最近與漢國邊境地區,群賊洶洶,已經再漢國境內鬧事,不少村莊被焚燬,雖說目前沒有南下之勢,但也要做好萬全準備,以免大唐百姓遭到群賊毒手。
李暻一邊看一邊思索,這份摺子來的有些蹊蹺,好像是說好了似的。他仔細看了看林仁肇的落款,發現時間在大半個月之前,這才放了心,那時候楊璉還沒有趕回金陵,看來只是巧合。
可是這麼久的摺子,這時候才到他的手上,李暻問了問,才知道是兵部的小吏在整理摺子的時候,不小心掉落在角落裡。今日兵部幾名小吏打掃衛生,按你角落裡撿了出來,有人忙遞給兵部侍郎,兵部侍郎看了,急忙送給方進昭。
李暻點點頭,去歲楊璉初去海楚兩州的時候,就與群盜有一場交鋒,事後捉拿了不少人,不過都是一些小嘍囉,真正的匪首躲在山中,沒有出來。本來楊璉打算與漢國的幾名節度使聯手剿匪,他也同意了,漢國方面卻拒絕了,以至於此事無疾而終。
想不到過了半年之後,這群盜匪賊心不死,又出來攪事,想來是囤積的糧食吃的差不多了,又出來打劫了。
“朕知道了。”李暻把摺子放在案几上。
方進昭有些遲疑,道:“陛下,是否派兵支援海楚兩州?”
“朕再考慮之後告訴你。”李暻說道。
方進昭見天子臉色不太好,想起今日之事,忙退了出去。
“淮北群盜賊心不死,這些人以搶劫為業,不事生產,若是殺到海楚兩州,必然破壞性極大。”李景遂說道。
李暻點頭,他自然知道這個道理,海楚兩州是楊璉鎮守的地方,讓他回去禦敵是最好的,可是……
“朕本來答應楊璉在五月迎娶懷柔,如今看來,似乎要推遲了。”李暻有些歉意,不過顯然這個歉意對齊王居多。
李景遂笑道:“皇兄!楊璉一向願意為國分憂,如今海楚兩州可能有戰事,他必然會義不容辭。”
李暻嘆息了一聲,道:“如此最好,齊王,既然有了新的變化,你暫時不要告訴他,先讓他冷靜一下,朕賜了免死金牌之後,再做計較。”
“喏。”李景遂回答。
天牢。
李弘冀被關押在裡面,不過牢房極好,裡面被打掃的一塵不染,甚至還有一束花插在瓶子裡,牢房裡有著淡淡的香氣。
李弘冀盤坐在軟塌上,心中悔恨不已,他令人散播謠言之後,便讓管家殺了那個人,可是,管家顯然辦事不力,沒有殺死那個人,甚至有可能接受那人的賄賂,放了他。
不管是何種方式,造成的後果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功虧一簣,不僅沒有扳倒楊璉,反而栽了一個大跟斗,父皇對他已經很不信任,認為他設計暗害功臣,罪不可赦,不然也不會把他關押在天牢。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父皇或許不會殺他,但恐怕他這輩子的仕途就到此為止了,想要奪回儲君之位,更是遙不可及。
怎麼會弄成這樣?李弘冀苦笑,原本事情不是這樣計劃的啊!
就在李弘冀想著的時候,天牢裡一片兵荒馬亂,獄卒們緊張地忙碌起來,似乎在迎接什麼人。
很快,李弘冀就得到了答案,鍾皇后帶著幾名宮女,慢慢踱步走到了不遠處,隔著粗大的鐵柱看著他。
“母后。”李弘冀心中充滿了絕望,這個絕望是對仕途的絕望,難道他這輩子就沒有帝王命了嗎?
鍾皇后眼神十分複雜,有擔憂、憐憫,此外還有一絲恨意,兒子怎麼會做出這等事情?皇家的臉面都被他丟盡了!
面對兒子的哭訴,鍾皇后咬著嘴唇半響沒有說話,她很明白兒子想要成為大唐儲君,日後登上九五之尊的想法,可是,天子已經在烈祖面前發過誓,兄終弟及,根本不會有任何改變。
再說了,天子任命李景遂為齊王,含義更是不言而喻。當初天子還是東宮的時候,他就是齊王!可以說,當上了齊王就齊王,就意味著他是大唐的儲君,未來一定是大唐的天子!
李弘冀哭訴了半響,畢竟血濃於水,鍾皇后嘆息了一聲,道:“兒啊,你也莫要緊張,你父皇雖然生氣,但總算沒有殺意,母妃晚上與他說說,總要保住你的一條命。”
“多謝母后,多謝母后。以後孩兒一定注意,絕不會再有下次。”李弘冀連連磕頭,淚流滿面,只有能活命,才有其他希望。
鍾皇后默默注視了半響,嘆息了一聲,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說完,帶著宮女離開。
Ps:俺在動車上,手機碼字中,晚上還有一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