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冀與宰相孫晟是一黨,自然會互相支援。齊王雖說深受天子信任,但也有些支撐不住。面對燕王李弘冀、宰相孫晟的進攻,齊王一黨有些喘息不過來。天子是極好面子之人,查文徽被擒,令他丟盡了顏面,心中有些生氣,因此傾向於出兵。

孫晟在朝廷上舉薦燕王李弘冀帶兵,趁著李弘義剛剛得勝,得意忘形之際,攻打福州,挽回大唐顏面。李弘冀也上書,表示願意領兵,為國效力。

查文徽與馮延巳、馮延魯等人關係莫逆,換而言之是燕王李弘冀的敵人。如果讓燕王領兵,那麼查文徽必定性命不保。所以,齊王等人十分反對。

連日來,朝廷為了這些事情,爭論不休,甚至從朝廷上蔓延到百姓中,大街小巷的販夫走卒都在議論,大唐好不容易安定下來,南方戰事又再度興起,真是苦了百姓。

陳可言說完,楊璉大致明白了朝廷的局勢,陳可言在這裡截住他,是想要讓楊璉第一時間知道此事,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明日便是朝會之期。按照慣例,這等大事,明日必然會拿到朝會上來說。

這件事情鬧了足夠半個月之久,想來也該是塵埃落定的時候了。楊璉身為二品的節度使,有殿前議事的資格,若是楊璉不知道此事,明日齊王便少了一份支援。齊王若是落敗,燕王一黨得勢,若是讓李弘冀領兵,便能掌握兵權,若是李弘冀取得了勝利,燕王一黨那就更加囂張,不可一世了。

這其中的利弊,楊璉很快想通了,沉吟片刻,讓陳鐵護送符金盞、張綺櫟等人回府,他要先去見齊王。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楊璉府上,曾憶齡也在踱步。自從發生了那件事之後,她迫於壓力,住在了楊璉府上。雖說有些不符合禮數,但卻是唯一的辦法,不然會引起有心人的懷疑。事實上,曾憶齡不止一次發現有人跟蹤自己,但她非常警惕,跟蹤的人根本找不到她的蛛絲馬跡。

隨著年關將近,曾憶齡知道楊璉會回來,可是朝廷最近發生的事情太多太複雜,各方的利益牽扯太多,令她覺得不妙。楊璉與她互為依靠,朝著同一個目標前行,楊璉絕對不能出事。

曾憶齡有些猶豫,或許有的事情不該隱瞞,這樣會讓楊璉的判斷出錯。可是曾憶齡又找不到合適的藉口把事情告訴楊璉,這事兒就拖了下來。曾憶齡正在猶豫的時候,楊璉已經趕到了齊王府。

這個時候,李景遂正憂心忡忡地在書房裡踱步,宰相孫晟、燕王李弘冀藉著查文徽兵敗,大加彈劾,說什麼查文徽擅自動兵,引起大唐與閩地的不合,而且更加可惡的吳越人牽扯了進來。

吳越人是什麼人?他們數次打敗大唐兵馬,是大唐的勁敵,想要從吳越人手中佔到丁點兒便宜,幾乎是不可能的。查文徽這樣的行動,顯然對大唐不利。孫晟反對查文徽動兵,卻不意味著他不動兵,他支援燕王帶兵,攻打蘇州,拔掉大唐進兵杭州的釘子。

從目前的情況看來,天子已經心動,李景遂非常清楚皇兄的為人,他雖然是一個文人,卻好大喜功,他最希望的,便是恢復大唐的天下,當年大唐赫赫聲威,天可汗之名,名揚大漠,四夷鹹服,真是令人嚮往啊。

所以,皇兄繼位以來,改變了先帝烈祖的策略,積極進取,滅閩便是第一步,只是可惜,閩國雖然被滅,但福州等地,仍然不為大唐所有。而且大唐的動兵,引起了吳越人的注意,他們聯絡南漢、楚、南平等國,想要對大唐實施戰略包圍。

李景遂不想皇兄出兵,可是畢竟皇兄才是真正的大唐之主,若是皇兄要出兵,他根本毫無辦法。

正在苦思的時候,有人來稟告,道:“齊王殿下,順天節度使求見。”

“他來了?”李景遂先是一愣,旋即站了起來,道:“請,快請!”話剛說完,不等那人回答,李景遂快步向外走去,親自去迎接楊璉。

楊璉正在府外踱步,聽見腳步聲,抬起頭來,齊王已經走了出來。楊璉趕緊走上幾步,閃進了屋子,道:“楊璉見過齊王。”

齊王點點頭,低聲道:“什麼時候到的?”

楊璉關上門,道:“剛到,接到陳可言的訊息,便趕來了。如今知道我回來的,不過區區數人。”

齊王也不聲張,帶著楊璉回到了書房,知道楊璉尚未用餐,便讓人端來茶水,糕點。楊璉也有些餓了,抓起糕點就吃。齊王捋著鬍鬚淡淡笑著,楊璉來了,他便安心了。至少他知道,有楊璉在的時候,楊璉幾乎沒有出過錯,就算是打了燕王,最終也不過是被關了幾天而已。

等楊璉吃完,齊王這才一五一十把事情說了出來。齊王說的比陳可言更加詳細,畢竟齊王身在朝堂,是親自參與了的。陳可言只是聽人說,難免有所疏漏,或者是在傳話的過程中,各人理解不同,就會產生分歧。

齊王原原本本,把事情說了,楊璉頓時發現,陳可言說的,只是冰山一角,如今的情況,顯然更加惡劣,明日朝會,就會決定此事的處理方法,是和是戰,再過五六個時辰,就要揭曉了。

PS:萬分抱歉,最近四處奔波,明天又要坐車。我會盡快穩定下來,恢復更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