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大患(第2/2頁)
章節報錯
“自然是真的,我難道會騙你不成?”楊璉說道。
周娥皇一時變得開心起來,臉上兩個淺淺的酒窩也露了出來,笑道:“算你有心。”頓了頓,又道:“其實妾身也聽說了,你發生了一些事情。如今看你沒事,妾身也就放心了。”
楊璉哈哈一笑,道:“我可沒有那麼容易死,這輩子,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周娥皇抿著嘴一笑,道:“包括娶公主?”
楊璉一愕,道:“這個自然不算,男兒自當逐鹿中原,實現一番事業。”
周娥皇笑道:“楊公子果然是有大志向的人,妾身佩服。”
楊璉與她聊了片刻,見時間不早,便道:“周姑娘,明日未時,我將東西送到你的府上。至於今日,我還要去齊王府上,有要事與齊王相商。”
“可是與懷柔公主的婚事?”周娥皇問道,垂了下頭。
“不是。”楊璉其實也拿捏不準,但想來應該不是這事,便否認了。
周娥皇微微躬身,道:“那就不打擾楊公子了。”
“周姑娘小心,這金陵城還是有不少壞人的。”楊璉哈哈一笑,翻身上馬,朝著齊王府趕去。
周娥皇站在那裡,定定地看著楊璉消失的背影,幽幽嘆息了一聲。不過短短一年多,楊璉就成為了二品大官,他的前途,在何方呢?
齊王府,李景遂正在不安地走著,今日召見楊璉,是有天大的事情要與楊璉商量,李景遂隱隱覺得,如果此事做不好,恐怕會影響國本。他出於對楊璉的信任,自然第一時間,便想起了楊璉。
楊璉進來,看見齊王正在發呆,便道:“楊璉見過齊王。”
“不必多禮!”李景遂說著,擺擺手,又道:“楊璉,你過來。”
楊璉走上前去,只見在案几上,擺著一張地圖,是大唐的地圖。
“今年入夏以來,我與陛下就十分擔憂,生恐長江漲水,禍及兩岸,就在昨夜,多處告險、洪州、江州、乃至於廬州、鄂州等地,江水水勢不斷上漲,各地紛紛求援。依你之見,該怎麼辦?“李景遂說道。
楊璉認真想了想,其實在後世,長江水患一直都存在,尤其是夏季,長江上游的冰川融化,帶來了大量的水,而同時,也正是長江一線暴雨的時節,因此容易漲水。其實長江與黃河相比,情況要好很多,因為長江一線,有很多湖泊,洞庭湖、彭蠡湖(鄱陽湖),乃至於巢湖、丹陽湖等湖泊有極大的蓄洪能力,雖說發生水災,但相對情形較好。
楊璉印象中,黃河的泛濫才更為可怕。雖說大唐與黃河並不交界,但並不意味著沒有危險,海、楚兩州地處淮河流域,而歷史上黃河曾經奪淮入海,造成災民無數,凡是洪水流過的地方,帶來了大量的黃泥沙,土地也受到極大的影響。
楊璉想了想,道:“齊王,歷來抗洪,無非是加固堤壩,或是分流疏導,需要長期的建設,如今長江水勢來勢洶洶,絕非一時能解決的。我倒是認為,此時最需要做的,一是令各州各縣,疏導百姓,趕往高出避難,同時多備糧食、帳篷,藥物需要大量囤積,另外同樣多備石灰,洪水過後,必定是餓殍遍野,石灰可以消毒,避免瘟疫散播開來。“
“其二,朝中派欽差大臣巡視各方,加強督導,以免各地官員有抗洪不力或是執行不到位的情況。”
“第三,派人去吳越國大量收購糧食一來是以備不時之需,二來,吳越國同樣靠近長江,若是太湖水漲,蘇州、湖州、秀州一帶的糧食產量必然會受到極大的影響,錢塘江或許也會發水,如果真是這樣,吳越國的糧食產量必然會受到極大影響,若是吳越國的兩家上漲,對於大唐來說,可是好事一件。”
楊璉說著的時候,齊王李景遂在認真地聽著,直到楊璉說完,這才點點頭,道:“這些建議,都是可以考慮的。至於向吳越國收購糧食,倒是一個好想法,明日本王就召集金陵城中的商賈,立刻著手辦理此事。”
“齊王英明。不過,與擔心長江相比,我更擔心海、楚兩州的情況。”楊璉搖搖頭說道。
“為什麼?“齊王李景遂很是不解,海楚兩州雖然是重鎮,但前幾年並沒有發生什麼大事。
“齊王,這兩年來,中原戰亂頻仍,無論是黃河還是大運河都年久失修,而今,大漢內部,矛盾重重,前些日子,我得到訊息,劉知遠已經病逝,太子劉承祐繼位。我與那劉承祐有些交情,知道此人的脾氣,恐怕這一兩年來,黃河一帶的堤壩已經年久失修,若是黃河氾濫,恐怕會釀成大禍啊!”楊璉說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