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使者(第1/2頁)
章節報錯
江南的樹葉剛剛枯黃了第一片,在大唐天子的聖旨下,楊璉帶著林仁肇、陳鐵等人,押送著瓷器、茶葉,珍珠等各種東西,先準備是乘船從金陵到廣陵,然後又從廣陵沿著運河一路北上。
在臨行前,楊璉拜訪了邊鎬、劉仁瞻等人,其實京中的形勢誰都知道,齊王闇弱,東平公有宰相孫晟等人支援,佔據了上風。邊鎬就算不支援齊王,但他知道當今天子的心思,又覺得楊璉最近受到陛下寵信,在成功與契丹人、漢國人結成盟約之後,更是得到了極大的封賞,除了賜給田地五千畝之外,金銀各有五百兩,賞賜金魚袋,賜正五品的武散官定遠將軍。
據說,天子本來要對楊璉大加賞賜,卻被人勸住了,說楊璉還年輕,若是賞賜太多,恐怕楊璉會得意忘形,因此陛下減少了賞賜。此時不管真假,楊璉也不想貿然升官太快,他更希望的是能多打仗,這樣,他才能在軍中闖出名頭,逐漸收復軍心。可惜天子暫時沒有動兵的想法,一來是財力所限,二來是被吳越人打怕了。
將事情都安排妥當,楊璉這才與劉信等人登船北上。在大唐境內的運河,還保持著順暢,兩岸也有不少民居、城市,像星星一樣點綴著運河這條玉帶。
“江南,還真是繁華啊。”快船上,劉信感慨。與大唐的繁華相比,剛剛被契丹人蹂.躪的中原大地,殘破不堪。這也是皇兄為何要派他來大唐和談的原因。
“此間樂,不思蜀。”楊璉笑道,語言並不是譏諷劉信,而是楊璉覺得,整個大唐朝廷上下,死氣沉沉,表面看似繁華,內裡卻已經被腐蝕空了。就像一根巨大的木頭,內部已經被蛀空,外表看起來光鮮,但若有外力撞擊,就會變成廢渣。沉醉在江南表面的繁華,李璟不正是如此嗎?他已經忘記了,身處亂世,最重要的生存法則是什麼。
劉信卻以為楊璉在調侃他,不過他也認為,這句話沒有錯,安逸的生活的確會讓人喪失鬥志,漢國初建,決不能學那劉阿斗,樂不思蜀,忘記了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多謝楊將軍提醒。”劉信說道,對於楊璉,他的心情真是複雜。
楊璉先是一愣,旋即反應過來,不由笑道:“蔡王多慮了,本將只是看見這番景象,有所感悟而已。”
劉信眯起了眼睛,回味著楊璉的話,內心裡,突然湧起了一個念頭,到了開封,一定要千方百計將楊璉留下,如果能為大漢效力最好,如果不能,那就殺了,決不能讓他回到金陵,不然,他很有可能是大漢最為強勁的對手。
劉信雖然這樣想著,臉上卻沒有表露出來。
楊璉的目光不經意掃過劉信,臉上帶著自信。這種笑容讓劉信有些吃不準。
船隻沿著運河北上,逐漸進入後廣陵,這時運河逐漸有變窄的趨勢,這條開鑿了三百多年的運河,經歷了唐末的戰亂,有的地方已經堵塞了,兩淮在楊吳的治理下逐步穩定,又經過大唐數年的治理,運河還算暢通,不過有的地方顯得狹窄一些罷了。
船隻到了廣陵停下,這一排浩浩蕩蕩的船隻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廣陵守將得到訊息,趕來檢視,當得知船上的是出使漢國的使者的時候,忙帶著士兵迎接楊璉、劉信等人下船。
楊璉有些猶豫,考慮之後還是決定在廣陵住一晚。這時時間尚早,楊璉便打算在廣陵轉一轉。
廣陵曾經是楊吳的都城,繁華不下金陵。當年徐溫掌握大權,便開始經營金陵,這是考慮到楊吳在廣陵經營多年,勢力深厚,徐溫經營金陵,也有一旦形勢不利,就劃江而治的想法。可惜他想不到辛辛苦苦奪權,最後便宜了養子徐知誥。
李昪也就是徐知誥奪權之後,侍奉了傀儡朝廷數年,終於按捺不住自立,並以金陵為都。不過,位於長江以北的廣陵,仍然得到李昪的重視,廣陵為大唐東都,有兩萬兵馬駐紮,可見大唐對廣陵的重視程度。
劉信抱著觀察的態度,跟在楊璉身後,他不時觀察著廣陵城的佈局,對於漢國來說,一旦選擇南下,突破了壽州、濠州、楚州等地,廣陵便暴露在漢國的兵鋒下,廣陵靠近長江,以此地為基地,進攻金陵,是最好的計劃。
廣陵在唐末遭受戰亂,經過楊吳武皇帝的苦心經營,廣陵逐漸恢復昔日繁華,如今人口加上駐軍,約有三十七萬人,與金陵四十萬人幾乎持平,是南唐第二大城市。
楊璉遊覽,只是懷念,在這裡曾經發生的點點滴滴,彷彿又在腦海中活了過來,廣陵城中,那曾經的皇城,依舊巍巍如山,只是朱顏已改,不再姓楊,而是姓李。劉信哪裡知道楊璉的心思?與他在城中轉著,到了東關街,沿著陳舊的老街前進,到了城門,滾滾的運河水在流淌著,在運河邊上,大運河幾個字蒼勁有力。
劉信見楊璉站在運河邊上,凝目遠視,心中更是詫異,他並不明白,楊璉只是瞧見千餘年前的大運河,心中有些感慨罷了。凝視了大運河良久,楊璉返身,風蕭蕭兮,但願這一去,不是運河寒,壯士一去兮,帶著榮耀返回。
楊璉回到縣衙,吃了飯,早早睡覺,倒是劉信翻來覆去,有些睡不著,一方面為日後如何南下而考慮,另一方面又對楊璉充滿了好奇。第二日起來的時候,劉信黑著眼睛,一副休息不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