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計將安出(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首歌謠又流傳起來了。”皇城內,劉知遠正在李皇后的扶持下,緩緩地走著。儘管他走的很慢,但只是走了百餘步,他就覺得氣喘吁吁,這身體,當真是不行了。
李皇后比劉知遠約小二十歲,正是中年,扶著丈夫走了一會,見他身體不行,便將他扶到亭子裡的石凳上坐下。
劉知遠微微喘息了幾聲,道:“皇后,你可曾聽說過市井的歌謠?”
“歌謠?什麼歌謠?”李皇后問道。
劉知遠苦笑了兩聲,輕聲將歌謠唱了出來。李皇后聽了,不覺皺起了眉頭,這歌謠簡單,漢水竭,雀高飛,意思便已經很明顯了,難道說那郭威要造反?可是李皇后又想不出,郭威為什麼要造反?
李皇后心中有著疑惑,在聽劉知遠簡單將事情理由說了之後,便陷入了沉思,片刻後,道:“夫君,這首歌謠突然出現,沒頭沒尾,莫不是什麼人的陰謀不成?”
劉知遠輕輕咳嗽,道:“朕也是這麼想的,可是派人查了,卻沒有查到源頭。如今這首歌謠又起,事情不簡單吶!”
李皇后輕輕為劉知遠錘著後背,道:“夫君,這首歌謠出現,直指郭威,那郭威在群臣之中,名聲極好,是個忠臣一個,斷不會有貳心,臣妾懷疑,這首歌謠是想要離間陛下與郭威的關係,引得君臣不和。”
劉知遠眼睛一亮,李皇后的想法,他不是沒有考慮過,只是他想不到是什麼人主使罷了。如果漢國君臣不和,會有誰受益?大唐、蜀國、契丹人,乃至於漢國大大小小心懷不軌的節度使,都有這種想法,他們蠢蠢欲動,伺機奪取中原,又或者是取代漢國。
李皇后微微一笑,道:“夫君,軍國大事,婦道人家本來不該胡言亂語,但臣妾覺得,既然有人意圖對郭威不利,證明他對郭威非常忌憚,越是如此,應當越重用郭威。”
劉知遠聞言眯起了眼睛,重用郭威?自從大殿事件之後,郭威回到了鄴都,不過,他的家人、包括妻子兒女,都留在了開封,就連一向倚重的養子郭榮,也都留在了開封。郭威去鄴都,是本職,留親人在開封,是要告訴他劉知遠,他郭威還是忠於大漢的。
想到此,劉知遠點點頭,他的心中已經有了安排。
自從見到了傅姑娘之後,郭榮一直念念不忘。雖說曾經去鴻臚寺與傅姑娘談了幾次,但一直沒有太大進展,而且與傅姑娘說話的時候,郭榮能夠看得出來,這傅姑娘對楊璉有著好感,甚至很有可能有喜歡之意,哪怕她是他的表妹。
郭榮一直在想辦法,怎樣才能娶到這個女子。有的話他無法與郭威明說,而且這些日子以來,發生了太多的事情,除夕之夜後,郭威就趁夜回到了鄴都,郭榮更沒有時間說此事了。
郭榮本來在鄴都養父的帳下做事,在京中沒有職務,如今留在開封,便沒有了事情做,每日除了在府上練武,與柴夫人聊天之外,便是在城內閒逛,偶爾郭榮也會去那煙花之所,消遣消遣。
曾憶齡所在的妓館在開封城內名氣不小,郭榮也去過幾次。這一****閒來無事,便去消遣。郭榮叫了幾名女子,正在妓館裡胡吃海喝。這時,趙匡義進來了。
趙匡義最近也是閒來無事,前來妓館消遣,想不到郭榮也在,兩人本是舊識,便一拍即合,湊在一起胡吃海喝。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趙匡義有些醉了,胡亂說著話。
趙匡義自從在金陵吃虧以後,一直對周娥皇念念不忘,喝醉了,不免胡亂罵著,提到了楊璉的姓名。郭榮不由就是一愣,趙匡義認識楊璉?而且從他的語氣來看,這楊璉在金陵似乎還有紅顏知己。既然楊璉在金陵還有紅顏知己,那麼傅姑娘又算什麼?
郭榮決定找個機會,去找傅姑娘說一說,像楊璉這種朝三暮四之徒,哪裡值得託付終身?郭榮在打著注意的時候,他並不知道,楊璉恰好也在妓館裡,與曾憶齡說著事情。
從各個訊息來看,劉知遠已經支撐不住了,但他一直沒有遲遲立下太子。楊璉來到開封已經將近半年,在這半年裡,發生了許多事情。而楊璉離開金陵太久,也不知道金陵發生了多少事情?他需要儘快解決開封的事情,迴轉金陵。畢竟楊璉想要發展,必須要以金陵為根本,長時間脫離金陵,變多了許多不可控的事情。
曾憶齡倒是掌控著訊息,不過從金陵傳來的訊息,哪怕是快馬傳遞,也要有十餘日之久。莫說十餘日,許多事情只是短短三四日,便能有巨大的改變,若是真有事情發生,楊璉根本是鞭長莫及。
楊璉將這種擔心告訴了曾憶齡,曾憶齡也表示理解。如今需要逼迫劉知遠做出選擇,但是自從毒鳩事件發生之後,劉知遠象徵性地處罰了幾名宮女,又將汙水潑到那兩個節度使的身上。由於米詩薇的逃出,引起了劉知遠的警覺,如今皇宮內,想要潛入進去,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