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璉抓住銀槍,仔細端倪了片刻,笑道:“果然是一柄好槍!”說著,雙手握緊了銀槍,一副很是喜歡的模樣。

高懷德氣的臉色發紅,他咬著牙站在地上,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辦。

“只可惜,我不會使槍。”楊璉嘆息了一聲,將銀槍拋給了高懷德,道:“接槍!”

高懷德本能地接過銀槍,一副恍然在夢中的表情,劉知遠這時奔了過來,眯起眼睛打量著楊璉。

“大唐的使者果然好身手。”劉知遠笑道。

“僥倖而已。”楊璉淡淡的道。

高行周走了過來,瞧了楊璉一眼,又看了一眼高懷德,低聲道:“站在做什麼,還不快走!”高懷德反應過來,捏著銀槍,去尋白馬了。

楊璉拱拱手,道:“陛下兵鋒所向,所向披靡。楊璉恭賀陛下平定魏州之亂。”

不遠處的杜重威聽見,臉色一會白一會紅,說不出的精彩。

劉知遠咳嗽一聲,道:“楊使者能來,朕十分欣慰,只是此地不是講話之地,請!”畢竟楊璉代表的是大唐的顏面,這點面子,就目前的劉知遠來說,還是要給。

“陛下,請!”楊璉策馬微微後退,讓出路來。

一行人劉知遠在前,楊璉、太子劉承訓微微在後,餘下高行周、慕容彥超、杜重威等人緊緊跟上。大軍繼續緩緩行進,朝著開封城走去。

“我早在金陵之時,就曾聽說陛下威名,是一個大大的英雄,今日得見,當真是三生有幸。”楊璉說道,拍著劉知遠馬屁。

劉知遠豈能不知楊璉的想法,但楊璉捧他是大英雄,他又怎能否認?只得笑了笑,道:“聽說大唐能人輩出,大唐天子能從諸多大臣中選出楊使者,果然是好眼力。”

楊璉淡淡一笑,知道劉知遠這是在給自己灌迷魂湯呢,自然也就打著哈哈。回開封的路大約有五里模樣,幾人就一邊走一邊聊,楊璉對劉知遠多是吹捧之詞,在他口中,劉知遠成了千古一帝,聽得在一旁的劉承訓都面紅耳赤,倒是楊璉根本沒有察覺,依舊在自顧說著。

劉知遠年輕時候不善言辭,雖然隨著年紀增大有所改變,但遇見了巧舌如簧的楊璉,根本說不過他,多數時間是笑著的。身後的高行周和慕容彥超互相看了一眼,都搖搖頭,這個大唐使者,不簡單啊。

激勵開封城越來越近,楊璉臉上的笑意越來越濃。劉承訓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開封城內已經戒嚴,禁軍士兵和京兆尹的衙役在開封街頭維持著秩序,進入了城中,百姓並不多,這也是劉承訓生恐有人搗亂,派人嚴加監控的結果。

沿著青石板鋪就的道路緩緩而行,楊璉眯起了眼睛,打量著四周,計算著時間。

劉知遠臉上帶著笑意,平定了魏州之亂,的確讓人很是高興,中原之地,完全掌控在他的手中,只要再給他幾年的時間,就能整合漢國內部,將那些個藩鎮一一剪除,大漢內憂解決之後,大漢便可以南下,統一天下了,所以,與大唐的結盟,只是暫時的。

這一次結盟的內容,劉知遠大抵知道,不過在他看來,大唐的要求有些無禮了,不過他還能接受,反正這個結盟只是暫時的。

劉知遠正在想著的時候,忽然,不遠處傳來清脆的歌聲:“漢水竭,雀高飛。飛來飛去何所止,高山不及城郭低!又道是:百個雀兒水上飛,九十九個過山西。惟有一個踏破足,高棲獨自理毛衣。”

劉承訓臉色微微一變,他已經盡力將此事壓下,不準開封城中的小孩唱這首歌謠,甚至他還派人封鎖了街道,可是,他想不到在這個十字路口,居然突然多出幾名小孩,而且還唱著這首令他心驚膽戰的歌謠。

在劉承訓的內心,並沒有打算隱瞞,但他想要將此事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然後再向父皇稟告此事,畢竟他覺得,這首歌謠與郭威有著很大的關係,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可是,在這個時候,有人唱著這首歌謠,情況就非常不妙了。

劉承訓條件反射地看了身後的郭威一眼,見他果然變了臉色。這首歌謠的針對性太強了,郭威很容易就想起了自己的小名:郭雀兒。不過郭威還算鎮定,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楊璉“咦”了一聲,道:“這是什麼歌謠?曲調倒也好聽,莫不是開封的小曲?”

劉知遠微微皺著眉頭,深思縝密的他也聽出來了這首歌謠隱藏的含義,在第一時間內,他想起的便是郭威郭雀兒,可是為什麼開封城中,忽然會有這首歌謠流傳?劉知遠百思不得其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