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劉知遠回京(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雪紛紛揚揚,下了足足六日,地面上堆積的雪花,足以沒膝,京兆尹組織了大批的民夫,才將開封街頭上的積雪掃清,行人得以出行。在這段時間裡,楊璉與林仁肇、陳鐵等人依舊悶在鴻臚寺內,一副閉關修煉的模樣。
劉承訓派人潛伏了很久,始終沒有找到楊璉等人的把柄,只得將監視的人撤回,另想他法。
這個時候,已經將近年關,雖說漢國戰亂頻頻,但在開封,已經有了幾分過年的氣象,街道上的行人逐漸多了起來,百姓們手中拎著年貨,臉上總算盪漾著幾分笑意。
街上,幾名孩童或穿著新衣,或穿著乾淨的衣裳,正在追逐打鬧。
“漢水竭,雀高飛。飛來飛去何所止,高山不及城郭低!又道是:百個雀兒水上飛,九十九個過山西。惟有一個踏破足,高棲獨自理毛衣。”
又有幾名孩童在街上,跳著舞,唱著歌謠。孩童的聲音很是清澈,透過霧濛濛的清晨,讓人不由精神一振。歌聲很是悠揚,幾乎是在一日之間,,就傳遍了整個開封的大街小巷。不少孩童聚在一起,鼓著掌,胡亂跳著唱著。
當楊璉得到這個訊息的時候,正在鴻臚寺內與林仁肇說著事情。兩人都認為,隨著魏州戰事的結束,劉知遠很快就會回到開封,兩人也要抓緊時間,做更多的準備,以應對漢國的強勢反擊。
就在兩人說著的時候,陳鐵將這個訊息帶了回來。
林仁肇敲打著案几,皺皺眉,道:“推背圖?”
推背圖據說是唐初袁天罡與李淳風師徒推斷而出,雖然在這個時候名聲還不夠響,但林仁肇卻是聽說過。
楊璉點點頭,這一段推背圖講的是後周郭威自立的故事,用在這個時間點,正是好時候。想必劉承訓應該得到了訊息,就看他如何應對了。
“漢水竭,雀高飛。飛來飛去何所止,高山不及城郭低?”太子府上,劉承訓念著,李業在他身邊連連點頭。
“太子,如今這首歌幾乎是在一日之間,就在開封城內流傳甚廣,似乎有人刻意而為。”李業回答。
劉承訓飽讀詩書,尤其對剛滅國不到五十年的李唐甚為敬仰,李唐歷史上的大多數人物都如數家珍,唸叨這句話幾遍之後,劉承訓立刻想到了推背圖。雖說推背圖被李唐皇室嚴格掌控,兩百多年見幾乎沒有流傳到民間,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尤其是漢國佔領了開封之後,得到前朝留下來的大量典籍,劉承訓愛好讀書,早就看過,因此知道一段話出自何處。
劉承訓知道李業幾乎不學無術,跑跑腿,做做事還可以,若是出謀劃策,就力有不逮了。當即也不多話,負手在書房裡踱步,這段讖語是什麼人故意散播出來的?
劉承訓知道,凡是讖語必定有人散播,不然不可能平白無故出現,想了想,讓李業去調查讖語的源頭出自何處。李業答應著,匆匆走了出去。劉承訓在火盆邊坐下,木炭噼噼啪啪直響,劉承訓忽然心中一動,他想到了一個人。
輕輕敲打了案幾一番,劉承訓覺得有必要弄清楚此事,不然他睡不安穩。
李業很快將訊息傳了出來,不過這個訊息讓劉承訓很是失望,據說,這首歌謠是一個道人傳出來的,可是李業派人找遍了全城,甚至連方圓五百多麗的地方都搜尋遍了,根本找不到這樣一個道士,也就是說,道士的幕後主使者,根本無從尋找。
找不到主使者也就罷了,這一段讖語劉承訓想了很久,才想到一點端倪,可是他怎麼也想不明白,讖語最後的指向,居然會姓郭。漢國朝廷上下,姓郭的雖然多,但掌握實權的人卻不多,屬於朝廷重臣的人更少,這樣算下來,劉承訓只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郭威。而且,郭威的別名,正是叫雀兒!這似乎太巧合了一些!
可是劉承訓想了很久,又覺得不可能是郭威,郭威打仗的確有一手,但他為人謙虛,個性也算謙和,為人低調而節儉,劉承訓怎麼想,都覺得不可能是郭威。郭威根本沒有造反的理由嘛!
不過就算是,劉承訓也不敢妄動。郭威畢竟是朝中大臣,握有實權,這事情還得父皇處理,方為上策。
劉承訓算算時間,魏州大捷的訊息已經傳來了數日,父皇應該將魏州的事情處理的差不多了,很快就會趕來開封。要過年了,各地的官員也要趕來開封述職,這事情就交給父皇去辦。
這個時候,劉知遠的確已經將魏州的事情處理的差不多了,魏州官吏,除了杜重威之外,大多被誅殺,劉知遠取其家財,然後發給三軍,令三軍士氣大振。留人守衛魏州之後,劉知遠帶著部下及杜重威迴轉開封,只是一路上大雪紛飛,行軍不便,這才耽擱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