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何為英雄?(第1/2頁)
章節報錯
楊璉走出了鴻臚寺,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這幾****還有很多事情,暫時不會理會劉信等一行人,而且在吳越國沒有撤兵之前,他絕對不會再與劉信見面,所有的事情都委託給林仁肇,劉信若敢有所異動,林仁肇一定能制止他。
果然,響午十分,林仁肇親自來稟告事情,劉信雖然憤怒,但有了幾隊神武軍將士駐紮在鴻臚寺,人人裝備精良,個個彪悍得向草原上的孤狼,劉信還是有些顧忌,想了想,讓趙匡胤帶著人出去採購食物,算是妥協了。
楊璉覺得,劉信指不定還會有什麼陰謀詭計,便提醒林仁肇小心注意,決不能讓劉信作亂。兩日後,常州有訊息傳來,吳越人依舊沒有退兵,反而有增兵的趨勢。對此,楊璉只是冷冷一笑,並不焦急,他相信,吳越人又不是笨蛋,雖說臣服了漢國,但畢竟漢國剛剛建立,在漢國沒有屯兵在大唐邊境的時候,吳越國根本不可能會主動進攻常州。
這個時候,比的是誰的心臟更大,誰的承受能力更強。而在這方面,早有準備的楊璉自然是優哉遊哉,一點都不焦急。倒是李璟有些焦急,尤其是隨著吳越國增兵蘇州的訊息傳來,李璟顯得更加緊張。
李景遂勸他,既然選擇信任楊璉,那就讓他試一試,至少從這幾日劉信的表現來看,劉信還算老實。李璟想了想,決定再等等。
劉信一開始覺得楊璉是給他一個下馬威,但隨著吳越國增兵蘇州,這個年輕的將軍一定承受不住巨大的壓力,一定會親自來找自己,求自己給他一個機會。可是,一連幾日過去了,劉信壓根就沒有看見楊璉的影子,更別談其他事情了。
過了七八日,劉信有些無奈了,這一大幫子人,每天吃喝,都是不小的數目,雖然他不缺錢,但趙匡胤每日帶著侍衛出去買吃的,帶回來不少吃的,弄得鴻臚寺跟菜市場似的,熱鬧非凡。一開始劉信還能堅持,畢竟他的目的就是拖,拖到皇兄拿下了魏州,便是大功一件。
可是,七八日過去了,劉信看不見正兒八經的使者楊璉,卻只看見林仁肇、陳鐵等人,他覺得有些不妥,便讓趙弘殷出去打探訊息,楊璉這是什麼意思,還要不要談判了?
趙弘殷出去打探了一番之後,很快帶回來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契丹人的使者也到了金陵。
而且,據說契丹人被楊璉奉為上賓,好吃好喝地招待著。同為使臣,這個差距也太大了。在得到這個訊息的時候,趙弘殷還算沉穩,不過,趙匡胤就有些按捺不住了,就要去找楊璉理論了,這什麼人嘛,虧他當初對楊璉還十分欣賞。
趙弘殷攔住了他,找楊璉也沒有用,這一切分明是楊璉刻意而為。他匆匆帶著趙匡胤回到了鴻臚寺。
楊璉站在不遠處的高樓上,看到這一幕,笑道:“我就不相信,那劉信還能按捺得住。”
林仁肇有些遲疑,道:“楊指揮,劉信雖然無理,但畢竟是中原朝廷,與契丹人有著本質區別,我等與契丹人交好,恐怕會壞了名聲。”
楊璉搖搖頭,道:“不然,劉信雖然是中原朝廷的使者,但劉知遠乃是沙陀人,與中國並不相同,若不是他們漢化頗深,與契丹人並沒有什麼分別。”
林仁肇點點頭,對楊璉的話深有同感,只不過,楊璉為何要與契丹人同謀?難道他不知道與契丹人合作,是與虎謀皮嗎?
楊璉悠悠嘆息了一聲,道:“唐末以來,中原王朝多是沙陀人,十幾年甚至幾年便換了一個朝廷,中原百姓苦難久矣。大唐承襲楊吳朝廷,是南方最大勢力,擁有兩淮之富庶,北可進山東、中原,西可進荊襄,南可控吳越、嶺南。本該有著大好的機會統一天下,可惜呀可惜。”
林仁肇心中一動,對於楊璉,他實際瞭解的不多,至少楊璉的往事他幾乎不知道。他唯一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楊璉是個上進而有志氣的人。而他,從楊璉與齊王的關係看出一些端倪,已經準備投靠楊璉。
“無論漢國還是契丹,都是敵人,不過,契丹人離得遠了一些,先要收復中原,再收復被契丹人奪走的幽雲。不過,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契丹人大量的戰馬。”楊璉說出了目的。
林仁肇點點頭,不錯,若沒有戰馬,在野戰上大唐的軍隊不佔優勢,就算取得勝利,也無法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這幾****給契丹人好吃好喝,便是要哄著他們,從他們的身上取得大量的戰馬,為日後進兵中原,甚至是收復幽雲做準備。”楊璉淡淡的道。
林仁肇想不到楊璉想的如此深遠,當即拱拱手,道:“楊指揮深謀遠慮,仁肇不及。”
楊璉搖搖頭,道:“你我都是兄弟,正要互相扶持,才能在這亂世中,打出一片天地。”
林仁肇眯起了眼睛,這是楊璉第一次表露出心跡,而這話,至少有兩個意思:是為大唐效力,打出一片天地;還是為自己打下一片天地?就情感而言,此時的林仁肇對大唐並沒有認同感,閩國剛滅不久,他暫時還沒有從閩人的身份轉變為唐人。反而對楊璉有一種特殊的認同感,將近一年,兩人也結下了友誼,也得了林仁肇、陳鐵的認可。
三人雖然沒有立下盟約,結成異性兄弟,但三人的關係比起親兄弟還要密切。
林仁肇正色道:“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林仁肇,都在站在楊指揮的這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