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天子震怒(第2/2頁)
章節報錯
楊璉的名字在李璟的心中蕩起了一番漣漪,勾起了他心中的往事。他的妹妹,皇室的長公主,後來因為楊璉的死,坐化而亡,如今葬在了櫻洲,與楊璉的墳墓隔著一條人工挖掘的河流。生,他們曾經同床,死,他們不能同穴,或許,這是人世間最大的折磨吧。
曾經的文學青年,如今的文學大叔李璟心中感慨了一番之後,與大多數的人同樣認為,前朝舊太子已經死了,而且被葬在櫻洲,這也就意味著,摺子上出現的這個人,並不是前朝舊太子。
李璟心思活絡,更是想的很透徹,如果這個人真的是前朝舊太子,那麼他只需要煽動敗兵,奪取常州,然後獻給吳越人,就能獲得更多的好處,又怎會單槍匹馬,解除這場危機?
常州之亂已經解了,讓李璟有些鬱郁的心情得到了一絲安慰,既然福州的戰事已經落定,蘇州戰事又不可能再起,李璟想了想,道:“傳朕的旨意,即日起,神武軍、天雄軍會師金陵。”就算要算賬,也不是此時。
查文徽點點頭,道:“遵命。”
李璟突然想起了什麼,又道:“查愛卿,朕記得前幾年,就是你抓了王延政?”
“正是微臣。”查文徽說道。
“福州一敗,宵小得志,朕的心中著實不安。查愛卿,你用過兵,對福州有什麼看法?”李璟問道。
查文徽想了想,道:“福州之敗,看似是馮延魯政策錯誤所致,但實際上是對局勢判斷不準,諸將爭功,這才導致半年未攻克福州。”其實查文徽覺得,便是陛下令多人統兵,有多個主事人,諸將爭功,因此才有此敗,只是這話不能說。
查文徽說的隱秘,李璟不通軍事,只聽出一句諸將爭功,並沒有多想。沉吟片刻,道:“查愛卿,福州之敗,朕絕不能忍。若朕以你為建州留守,統領建州兵馬,你將如何做?”
查文徽想來對此事已經有過了解,道:“李仁達引吳越人進入福州,只是為了對抗大唐。若大唐兵馬退卻,吳越人又賴在福州不走,兩者之間,必定心生齷蹉。微臣去了建州,必當整頓軍備,靜待福州有變,尋機會攻打。”
“好。”李璟見查文徽說的頭頭是道,不由讚美了一聲,又道:“既然如此,愛卿整理一下,即日便是建州就任。”
雖然是離京,對於查文徽來說,卻是升遷,當即拱拱手,道:“微臣領旨!”
查文徽告退之後,李璟又拿著眭匡符的摺子,目光凝視在楊璉二字上,此人能進入神武軍,必然有一番本事,也罷,這次立下大功,就召見一番。這個名字,終究讓他心中有些不安。
此時的常州,楊璉並不知道金陵發生了什麼事情。在經歷了最初的****之後,常州逐漸穩定了下來,敗兵都得到了有效的安置,逐漸也有敗兵回到常州。周弘祚也回來了,亂戰中,他奔往了宣州方向,還斬殺了幾名追擊計程車兵,不過與楊璉斬殺了指揮使以及都頭的功勞,就差了許多。
楊璉甚至隱隱感覺到周弘祚對自己的敵意,但他不在意,一個周弘祚都對付不了,何談復國大業?在常州等待了幾日,敗兵都回來的差不多了,點了人數,最後這一戰損失的有兩成半左右,也就是死傷了將近三千人。
考慮到是被突襲,這個損失還能接受,而且吳越人也損失了大約五百人,其中有一名顧姓的指揮使被斬,一名胡姓的小將被斬,都頭也有兩三人,這個功勞已經不小。
這時,陛下的聖旨也下來了,令各軍點起人數,先回轉金陵——至於這一次的敗兵圍城事件,聖旨裡壓根沒有提,也沒有人敢問,包括李徵古。
楊璉倒是不在乎,收拾了行李,那幾顆人頭就地埋葬,反正軍功已經報了,留著也沒有什麼意義。三軍在得到聖旨後,休息了一日,第二天,朝著金陵緩緩而行。
每個人的心情都有不同,原本抱著建功立業的心情來到蘇常,但這次回去,很多人的命運都會發生改變,李徵古、高審思、朱匡業,乃至於楊璉,都會有不同的改變。或許這一次回去,,有的人就永遠再也見不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