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軍中比試(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次日一早,校場內人聲鼎沸,建康軍大大小小的將官齊聚一堂,神武軍、天雄軍都頭以上的將官都在,軍旗招展,看起來十分威風。
大唐天子李璟站在閣樓上,看著將士們,低聲與齊王李景遂說著什麼。鍾皇后在一旁,不斷點頭,在她看來,士兵們看起來很有精神,李弘冀在稍後一點的地方,他有些不明白父皇要做什麼,難道不是來狩獵嗎?
楊璉身在人群中,不住打量著四周,昨日偷襲的那個人很有可能是軍中的人,但究竟是何人楊璉一點頭緒都沒有,一種深深的危機感在楊璉心頭滋生。最近發展的太過於順利,雖然沒有飄飄如仙但楊璉的確放鬆了警惕,那支利箭將楊璉敲醒了,前途漫漫,決不能有任何的疏忽。
林仁肇在楊璉身邊,正與身後的陳鐵低聲交談著,昨日楊璉居然捉到不少獵物,大出風頭,兩人同樣感到高興。不過,楊璉遇襲,事情太過於蹊蹺,兩人打破了腦袋,也猜不出對方的目的和身份。
楊璉耳力極好,聽見兩人私聊,忙低聲道:“此地不是說話的地方。”
林仁肇反應過來,身體挺得筆直,不再回頭,裝著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似的。陳鐵呵呵一笑,目光看向了前方。
這時李景遂走了出來,高聲宣佈今日狩獵活動暫停,要舉行比武大會。說是比武,其實不準確。按照齊王李景遂的敘述,三軍之中,每一個指揮各挑出兩百名精銳,在指揮使的率領下,就在這校場上進行搏殺。誰能笑到最後,就是贏家。
李景遂的這個決定太過於突然,很多將官都面面相窺,都不明白齊王或者是陛下心中想的是怎樣的心思?要說這比武,自然是要越充分越好,可陛下突然宣佈,所有人都沒有準備,怎麼比試?李弘冀也是吃驚,不知道父皇在想什麼?
齊王這一宣佈,校場上計程車兵都議論了起來,不少人摩拳擦掌,表示要好好表現。楊璉眯起眼睛,看著李景遂的方向,這齊王究竟是怎樣的打算?如此看來,天子只是藉著春獵之命,想要再整頓禁軍?看來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齊王李景遂抬起頭,向下一壓,示意眾人安靜,在統軍、指揮使等人的安撫下,校場又逐漸恢復了安靜,齊王李景遂又高聲說話,給各軍半個時辰的準備時間,挑選人選,半個時候開始抽籤捉對廝殺。所有計程車兵一律將武器取下槍頭或是用布包裹,以儘量避免傷亡。
兩軍的目的在於爭奪對方的帥旗,這不僅考驗士兵的勇武,更考驗將帥的帶兵能力。
邊鎬將部下幾個指揮使召集了起來,神武軍是禁軍之首,雖然前些日子敗了一仗,但邊鎬希望將士們能夠振作起來,一掃頹風,為神武軍正名。將士都要選擇最好的,務必爭奪第一名。
眾人散去,楊璉卻有自己的想法,這場比試說是比武,其實更多的是將帥的領導能力,恐怕陛下想要看的是這個。三軍易得一將難求,無論是馮延魯、李徵古還是陳覺,骨子裡都是文人,並不適合帶兵。在偏安一偶的南唐,文學繁榮,武將的地位反而稍低。南唐中後期也就劉仁瞻、林仁肇等人算是名將,邊鎬、李徵古都是連戰連敗,只能說天子不會用人。
李璟身後,李弘冀突然上前一步,拱手施禮道:“父皇,兒臣也想參加。”
“你也想參加?可是刀劍無眼哪。”李景說道。
“父皇,兒臣自幼習武,弓馬嫻熟,絕對不會受傷。”李弘冀說道。
鍾皇后在一旁勸說道:“陛下,弘冀既然有此心,不妨讓他去試一試。”
李弘冀在一旁躍躍欲試,李璟猶豫地道:“弘冀身為皇子,若是參加,三軍得知,恐怕不能盡展所能。”
“父皇,兒臣蒙了臉面,自然不會有人認出來。”李弘冀忙說道。
李璟想了想,道:“也罷,你就去試一試。”
李弘冀大喜,忙拱手謝過李璟,退了下去,他府上有數百人,這次全部帶了出來,人數勉強是夠了,當下都用黑布蒙了臉,只露出一雙眼睛。李弘冀頭上戴著黑色的頭盔,又用黑布蒙了面,看起來就像黑無常,讓人畏懼。
楊璉在人群裡巡視,首先將陳鐵選了出來,李平、陸孟俊也赫然在列,既然是兩百人,三人各帶部下六十人,楊璉自帶親兵二十人,這就湊足了兩百人。這兩百人裡,刀盾兵四十人,長矛兵也是四十人,一百人弓箭手,剩下二十人是騎兵。
楊璉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唐軍缺乏戰馬,而步卒要和騎兵對抗,顯然十分困難,而從李唐中期開始,重騎兵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多是輕騎兵居多,用弓箭手是對抗的最好辦法。
用了半個時辰,三軍的指揮都準備完畢,紛紛排列在校場上,眾人都亂糟糟的,尋找著各自的隊伍,尋找到的,也在整理著行裝,生恐漏了什麼。楊璉率領著部下,已經站的筆直,在亂糟糟的校場上顯得很是顯眼。
“那是誰的部隊?”李璟眯起了眼睛,打量著。
齊王李景遂仔細看了看,笑道:“陛下,是楊璉楊指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