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楊璉的建議(第2/2頁)
章節報錯
“黨爭?”齊王李景遂重複了一遍。
“正是黨爭。齊王,是否出征吳越一事,是否有了結果?”楊璉問道。
齊王李景遂搖搖頭,道:“如今以宋齊丘、馮延巳等人為首的,認為吳越國大膽,欲出兵教訓他們,而以林載熙、徐鉉、孫晟等人為首,都力阻出兵,說什麼天下苦亂久矣,不可妄動刀兵。”
“齊王是怎麼想的?”楊璉問道。
李景遂道:“雖說妄動刀兵不好,但大唐所處的地理,四處皆是敵人,總不能束以待斃吧。”
楊璉有些不可思議地看了李景遂一眼,此人雖然文弱,但至少不算迂腐,懂得道理。當下道:“齊王之言甚為有理。大唐要出兵,原本是對的,只是可惜錯了方向。”
齊王李景遂奇道:“哪裡錯了?”
“第一,閩地多山,土地貧瘠,大唐佔領此地,除了對吳越國有戰略包圍上的考量,根本得不到太大的利益。第二,唇亡齒寒,吳越國為了對抗大唐,一向與中原王朝修好,就連楚國、南平等國,也有聯絡。大唐其實非常危險。”楊璉分析。
這兩點李景遂深有體會,不由點點頭贊同。
楊璉又道:“閩國落入大唐之手,吳越國勢必做出反應,雖說如今晉國與契丹關係緊張,抽不出兵力支援吳越,但是吳越國完全可以遊說楚、漢、南平等國,夾擊大唐。大唐縱然是國力強大,但若是邊疆都發生戰時,對國力也是極大的消耗。”
齊王李景遂不由點頭,對楊璉更看重了幾分,這些分析,很有道理。事實上,朝廷也曾爭辯過,但誰都沒有拿出更好的辦法,當下問道:“楊璉,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如果,大唐尚有李神福、安仁義、周本這等名將,或許平定閩地不難,但事實上,由於閩地的戰事久久不能解決,大唐已經付出了相應的代價,甚至,讓吳越國得到口實,將大唐拖入戰爭中的泥潭不能自拔。此時的閩地,就像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啊。”
“齊王,楊璉人輕言微,只能有一個意見,那就是極是撤出閩地的戰事,積極練兵。等契丹與晉國的戰事興起,塵埃落定之際,令一員上將,即可收復中原,一統天下。”
楊璉的話令齊王李景遂有些意想不到,實際上,為了抑制東平公,李景遂有與他唱反調的意思。既然與李弘冀關係較好的孫晟、韓熙載主張和平,那麼齊王必須要主戰,而且要極力促成這件事。
李景遂覺得,閩地雖然頑強抵抗,但已經是強弩之末,只要派出大將,帶兵五六萬,就能收復閩地,將這股暴徒扼殺。可是,楊璉不主戰,讓他微微失望。
楊璉怎會不明白齊王李景遂的想法,可是,大唐收復中原最好的良機,就是契丹人南下,滅了後晉。如果等到後漢建立,等到郭威掌權,情況就大為不同了。楊璉雖然是有目的來的,但也不希望外敵強大,為日後增添困難。
可是,李景遂的表情已經表示他很不滿意,楊璉心中嘆息了一聲,道:“齊王,如果真想主戰,我建議此事齊王不必參合,而是讓他人覲見。”
“嗯!”齊王李景遂默默點頭,卻沒有聽進心裡。
楊璉也不多說,拿起一塊點心,專心致志吃了起來,該給的建議已經給了,聽不聽便是齊王的事了。
兩人短暫沉默之後,又聊了片刻,齊王李景遂表示,雖說楊璉與東平公在瀟湘閣發生了衝突,但齊王李景遂願意從中周旋,楊璉的答案雖然讓他失望,但楊璉的分析,還是有一定道理,齊王李景遂還是希望楊璉日後能為他效力的。
見時間不早,楊璉起身告辭。李景遂派人送他回去,楊璉拒絕了。走出了齊王府,楊璉長長嘆息了一聲,怪不得歷史上的李景遂被李弘冀殺死,此人做事,還不夠果斷。不過,也只有這樣的人,比較容易控制,若是李弘冀那種,根本不用去想。
回到客棧,天色已經黑了,小二黑正在客棧裡忙碌著,經過測量、勘察,木匠已經做好了準備,明日就要開始動工。楊璉視察了一番,對小二黑的辦事效率非常滿意,誇獎了一番之後便去休息。
接下來幾日,楊璉依舊忙碌,每日帶兵訓練,回來視察客棧、酒肆的裝修情況,忙碌而充實,那李弘冀居然沒有來找麻煩,倒是讓楊璉有些奇怪。轉眼就是十餘天,就在客棧、酒肆的改建即將結束之際,楊璉也得到了訊息,朝廷在幾度爭辯之後,事情終於有了結果。
在宰相馮延巳、開國元老宋齊丘等人的支援下,天子李璟終於決定,令馮延魯、王崇文、魏岑三人帥兵趕赴福州,支援陳覺,務必要拿下福州,形成對吳越國的包夾之勢。楊璉得到訊息,微微嘆息,他這隻蝴蝶的翅膀還很單薄,不足以影響其他。
不過不幸中的萬幸,齊王李景遂還是聽從了楊璉的意見,他一邊讓人上書主戰,一邊暗中勸阻李璟,說及時從閩地抽身,積蓄實力,以待中原事變,再揮師北上,恢復中原。雖然說最終李璟還是決定出兵,但楊璉的目的也算實現了一半。只要李璟對李景遂依舊保持好感,進而讓李景遂登上皇太弟的位置,楊璉就多了幾分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