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當我以“不成功便放棄”這樣的信念,去逼迫自己的時候,我不再是三分鐘熱度,我真的投入進去,真的從構思到落筆,挑翻這條路上一個又一個攔路虎。

儘管,我不敢說所向披靡。

但時至今日,回顧過去的710天,我可以自信地對自己說——你做到了!

這些,便是我開書前心路歷程的一部分。

而我做的準備,便是基於我自己深刻地認知到,我距離一個成熟的作者,相差的技藝太過於遙遠。

就比如日更字數,但凡我以讀者的身份,同樣會覺得日更4000字的作者,短小無力。

但對於強行掛上“寫作者”這個標籤,剛剛朝著這個方向試探摸索的我來說,4000字真的是極限。

最初始的三個月,我光是寫2000字,可能都要花費5個小時。

再加上構思,一天絞盡腦汁1012個小時,可能也就3000字。

而這3000字,還不一定能夠滿足質量。

在確認我的寫作能力,連基本的及格線都達不到的時候,我就想了一個辦法——我要屯稿!

我制定的計劃是,先屯十萬字再發文,這樣等我發文的時候,也許我的寫作能力得到一定的磨礪,剛好可以接住正式開書後的更新節奏。

一切如我所願,屯稿48章左右的時候,我計算了一下上架的時間,剛好預留20萬字的免費期。

那麼,是騾子是馬,是時候該由市場檢驗一下了。

2021年1月9日。

這不是我創作的第一天,但這是我擁有「作者」這個身份,無比重要的第一天。

也只有這一天,因為試水,我只發了一個章節。

但這一天,我也許永遠都會記得。

能夠看到自己親手製作的書封

(沒錯!雖然好像有人吐槽過書封很醜,不過作為處女作,封面是我自己做的,儀式感必須拉滿!)

親手設計的簡介

(最開始的簡介滿滿的文青味,不忍直視,後來及時更換,讀者流入的速度方才變快。)

以及最最重要的正文

(第一章其實已經多次修改,最原初的版本,對話比現在還要尷尬,我自己都能摳出四室一廳)

當看到這些,真的出現在平臺上,真的能以一個讀者的身份,去閱讀的時候,興奮感之外,全部都是忐忑。

——我所有的計劃,都是基於順利的情況。

什麼叫做順利?

答:簽約。

第一本書,我沒想著獅子大開口,直接達到什麼樣的成績或者高度。

我只想著,我要行動起來,我要透過實踐去嘗試,我能不能走這一條道路,能不能以自己熱愛的事物,謀取一定的收益。

第一本書,我的要求是,溫飽。

為愛發電不可取,也千萬不能無腦地以自己為中心創作。

只有把錢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其次融入個人的色彩或者特色,才能賦予寫作這件事,更強烈、更深遠的意義,以及堅持的動力。

第一本書,只要能滿足我基本的生存需求,其他的,權當是練筆。

寫100萬字,是100萬字的經驗。

寫200萬字,是200萬字的經驗。

只有不斷閱讀(輸入),不斷下筆(輸出),不斷覆盤(反思),才能走在成長的道路上。

這些,是我開書前,對於自己的一個明確認知。

我希望,除非是生病,或者其他不可抗力因素,不然,我最好連斷更都不要出現。

&nbsp我做到了!叉腰!)